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童玲唐克刘泽平)近日,英德市石牯塘镇组织办、国土所等部门来了8名“特别”的干部,他们是村(社区)的“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将在这些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锻炼。
据了解,安排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到镇党委政府跟班锻炼,是该镇党委为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人难选”、后备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制定的“壮苗计划”。该计划按照“青苗培育工程”中“选、育、管、用”的要求,分为选苗、墩苗、育苗三个环节,力求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综合素质好、带头作用好、工作作风好、群众评价好的村级班子后备人选队伍。
下沉村组调研实施精准“选苗”
今年初,石牯塘镇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以党政办、组织办、纪委办骨干力量为成员的调研组,走访全镇13个村(社区)和286个村(居)民小组。
该镇党委委员唐克介绍,调研组走访村居带着三项任务进行,一是把镇党委对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关心重视传递下去;二是了解目前村“两委”干部工作履职情况和群众评价情况;三是摸查后备干部的政治意识、工作能力和群众评价,以便对上一年度建立的后备干部库进行更新。对全镇农村基层工作队伍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历时60天的调研,该镇全面梳理了村干部队伍情况,把26名党性观念强、服务本领强、带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廉洁履职意识强的后备干部纳入到“后备干部库”,为“青苗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线岗位磨炼强化精准“墩苗”
在摸清村干部队伍情况的基础上,石牯塘镇党委制定了“三个一”跟班学习制度,每年选取一批优秀村干部即后备干部到党委政府的一线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学习,跟班的岗位主要安排在组织、宣传创文、综治维稳和国土规划等四个部门。
3月份,该镇从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拔8名干部,在比对了岗位要求和个性特长后正式安排到各个岗位“磨炼”,还实行了1名镇干部结对帮带1名后备干部的“传帮带”机制。在这一个月中,8名干部在党建、创文创卫、国土规划、综治信访等工作中,初步展现了勤恳踏实、乐于学习的工作状态,也赢得了其他镇干部的称赞和群众的满意。
“在这里跟班,不仅让我看到乡镇干部是怎么工作的,还知道其他村是怎么做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村里的一些难题,突然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在综治维稳部门跟班学习的八宝村两委委员朱宁宁说。
“以前,村"两委"后备干部库是静态的,这些后备干部就是储存在数据库里,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后备干部,也没有自我提升意识,今年我们制定了分期分批抽调"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党委政府部门跟班学习的计划,目的就是要让后备干部库"动"起来,让后备干部不再沉寂在库里,通过各种锻炼成长起来,真正做到在需要时就能马上用,到岗位上就能马上干!”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日志表示。
制定培育计划实现精准“育苗”
为了提升跟班学习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该镇还结合调研中发现的能力短板,制定了“育苗培训计划”。一是定期教育培训制度。依托镇委党校、村分教点、党员教育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载体,每年至少组织后备人选进行两次集中培训,村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等组织开展经常性学习培训。二是规范跟班学习档案。按照“一人一档”,建立统一的跟班学习人员档案,内容包括:个人简历,跟班学习月度工作情况,半年评定情况,登记表、年度考核测评情况、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奖惩资料等,对参加跟班学习人员的培训、实践锻炼、完成工作任务和考核奖惩等情况进行全程纪实。三是科学开展考评激励。该镇党委每半年至少与跟班人员进行1次集体谈话,及时掌握跟班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跟班结束后,以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跟班人员进行考核评议,并根据考核评议等情况,将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推荐为支部书记后备干部人选或镇干部后备人选。
新闻推荐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入选十大考古发现系“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年代最早的考古项目
系“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年代最早的考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