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戴道毅到文屋村入户派发扫黑除恶相关通告。(清远日报记者邱炜民摄)清远日报讯记者苏永杰“多走访,多听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阳山岭背镇犁头村委会网格员戴道毅的工作心得。
在戴道毅的努力下,他所负责的网格内发生的纠纷、矛盾等,都在“格”内化解,“小事现场解决,大事多走几次,在"格"内解决。”
1全年原地解决纠纷近30宗
4月11日下午3时许,由于身兼村委会干部职务,在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后,戴道毅又到他所负责的“网格”进行走访,“我们就是要经常听"张家长李家短",接收报送各类信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戴道毅是2017年开始担任网格员的,在他刚成为网格员不久后,就接受了考验。
2017年8月,戴道毅接到文屋村一村民的投诉,此前相邻的3个村子对村路中的桥梁进行修复使用了他的土地,但协商好的补偿金一直没下文。对此,他提出诉求:不要赔偿金了,要求3个村子对占用的土地进行恢复。
“桥梁涉及数千人出行,好不容易建好的桥梁不能轻易拆掉,况且路通才能财通,桥梁对山区居民改变生活很重要。”对此,一边安抚好该村民后,戴道毅找来其他3个村子的负责人了解情况。
经过6次的走访、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文屋村村民拿到了补偿金,桥梁也得以保存。
“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能够掌握了解农村各方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做到小事现场解决,大事不出"格"。”这是戴道毅担任网格员以来总结出的心得体会。
据统计,2018年戴道毅负责的区域有近30宗纠纷,但都是在原地解决,“还有部分纠纷现场解决了,因此没有登记。”
2化解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网格化管理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变群众"走上来"为网格员"沉下去"。”戴道毅网格内矛盾纠纷“格”内化解的方法也是犁头村委会网格化管理的缩影。
自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犁头村委会形成了村综治中心建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尽其用的工作管理机制,工作方式也由传统的“坐等群众上门”向“主动服务群众”转变,各村重大矛盾纠纷一天一排查、一天一汇总、一天一上报,每月还进行社会稳定形势研判分析,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期、重点地段、重点事件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排查。
在工作中,犁头村委会积极开展“小山村撑起大网格”的平安建设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基层综治治理工作体制机制、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打造符合山区实际、具有阳山的综治网格化管理升级版。
据了解,犁头村委会共18个村委会,划分为11个网格,配备网格员、网格信息员近40人,其工作职责包括收集报送信息、排查化解矛盾、巡查上报隐患、开展帮扶解困、协助开展服务、宣传政策法律等。
目前,网格管理在犁头村委会运行流畅。去年,犁头村委会共处置纠纷300多个,其中大部分纠纷村内部处置办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记者卢志满通讯员邹丽燕4月8日,阳山县涉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