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连山 > 正文

何人不起故园情 序黄更新《枫叶正红》

来源:河源日报 2019-05-02 08:19   http://www.kcqsx.com/


□黄建中

当黄更新同志这本《枫叶正红》的样书捧在我的手上,当我读着书中55篇节制朴素的精短散文时,我感觉自己是被这些文字牵引着进入作者一场追忆的逝水年华,留驻在他的故乡和人生故事之中,犹如品味着一坛醇厚芳香的陈年旧酿,酣醉不起。

这里有故园之美。该书作者的故乡就在九连山下南边的那片天然盆地。那片盆地虽无平原一望无际的辽阔气势,却也是山区极为难得的大田大塅之地。故土之上的地理风貌、丰富物产、独特乡俗和淳朴民风,都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展现:四面的环山,蜿蜒的小河,平整的田畴,秀丽的村野,还有古寨的月色、古塔的鸟影、草山的柴木、小镇的老街、县城的古城墙、过年的热闹、闹元宵的“香火龙”“添灯”仪式的隆重以及谷笼、石碓、油灯……这一切都没有随时光的消逝而消失,在作者的心目中依然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难忘。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原本不是作者所属族群的故乡,他们的先祖自远方而来,在这里落脚为家,聚族而居,经过漫长的岁月,遂使“日久他乡即故乡”。如果说这方水土的山水之美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那么其田园之美和村居之美,则是世代族人的劳作成果和创造杰作。作者正是从这方水土走出来的一位农家子弟,他对大自然与祖祖辈辈族人共同塑造出来的故园之美充满热爱与敬意,他了解故土每一座山的树木,懂得故土每一条河溪的浪语,珍惜故土每一棵稻穗的孕育,欣喜故土每一只鸟儿的歌唱。他每一次回眸这片水土,眼里都饱含了无法也无须掩饰的深情与热泪,而这本书与其说是他的心灵自诉,还不如说是他与故土和昨天的一次亲切的促膝长谈,一场温馨的共同回忆。

那里有血脉之亲。作者的家人与族人都是血脉之内的亲人,他们作为黄氏族群南迁的一脉,能够在朝代更迭、岁月苍桑中生生不息,血亲生命关联的力量不可低估,而这种力量的核心就是亲情与爱心,且带有天经地义的性质和遗传基因的神秘。在该书中,作者的父母、祖父母、外祖母、姐姐、妻子等家人随着他的笔墨纷纷亮相在他的生活场景与成长过程中,作为血脉之亲,他们以本能的、自觉的亲情与爱心,让作者及整个家庭感受到光和暖,尽管是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甚至极“左”喧嚣的日子里,也令他们过得幸福、快乐和有尊严。

作者追忆童年及青少年之时的点点滴滴尤为感人。如父亲为了减轻作者兄妹到山上砍柴的劳动强度,原本体质虚弱的父亲常常跑老远的路,甚至爬上半山腰去接他们,然后分别将他们柴担里的柴取出一部分,装在他的柴筐里的场景;母亲为追寻不听劝告到河里玩水的作者,手拿竹鞭佯作“追杀”状,当看见他光着屁股狼狈“逃窜”时,不禁脸绽慈笑,放下了惩罚武器的身影;老祖母在一场暴雨过后,生怕作者返校途中有什么闪失,一路艰辛跋涉寻到校园,令作者热泪盈眶的情形;在作者随母亲去西溪村看望外祖母时,外祖母不顾年迈体弱,不由分说硬是把作者背起来,一口气将他背到村头的石结路旁的镜头。这些最不喧哗的刻记,这些最暖心田的细节,这些最难以忘怀的场景,体现的正是作者的家人、亲人那种“润物细无声”般的亲情,那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关爱。

这里有童年之趣。作者的童年贴近泥土,融入自然,追随农时,亲和五谷,充满了天性之趣,童心之趣,乡野之趣:他喜欢牧牛的那种怡然自得,经常跟着哥姐们去山边与河滩放牛;他不时参与制造自以为乐事的恶作剧,曾经与小伙伴们像鬼子进村般悄悄来到古塔下,利用燃烧柴禾、敲打锣钹和燃放鞭炮去惊吓在塔顶上那棵榕树夜睡的鸟儿们;他不顾爷爷“别玩水火”的遗训,经常与同龄人偷偷摸摸地跑到河那边的“瘌痢潭”玩水,且为自己的水性日渐长进而暗自高兴;他迷上了玩胡琴,但因家境贫寒买不起胡琴,竟然就地取材,无师自通地自制了一把看上去有点土,却也清脆悦耳的胡琴;他有一次不小心扑倒在家里厨房的那堆石灰粉,头脸蒙满了石灰粉而无法睁眼,居然能够摸到水缸边,将整个头脸伸进水缸里洗刷,自导自演了一场“水缸自救”的英雄戏剧……

记得西方大哲罗素曾经说过:“富有才华的个人发展,需要有一个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强求一致的压力的童年时代。”本书作者是富有才华的人,这是天赋的幸运,然而更幸运的是他曾经拥有一个自由的、乡野的、快乐的童年时代,这在他的许多篇章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尽管当时的农村很贫穷,然而作者及他的童年伙伴们却能够拥有简单的满足、纯粹的快乐,这无疑是农耕文明的赐予。虽然以现在的眼光观照,农耕文明不可避免带有落后性与局限性,但作者的成长经历足以让我们领悟到,能够让人拥有童心童趣的农耕文明,对于所有违背自然的社会形态,所有过度刻意营造的规矩丛林,具有反思与批评的力量。

这里有纯爱之情。当年那个光屁股的顽童终于到了成家的年龄,故园及其相联系、相交集之地又成为他恋爱的乐园:他和堂表妹春梅相识在外婆的“笠麻村”,他喜欢春梅的靓丽和心灵手巧,在表妹的闺阁他们似乎拥有了人生最甜蜜的初吻;他与山月的相识和相爱,虽则“姐为媒、母之命”,却并非是那种“先结婚、后恋爱”,实际上不乏青年人的浪漫与天真,更有纯洁、真挚的深爱;前妻因病故去后,人到中年的作者在消沉中又遇到了缘份相合、情趣相投的现在的妻子,他们以真情和乐观开始了共同的美好“第二春”。

作者借这本书把自己爱情史公诸于世,表现了他的诚恳与可爱。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没有让他变得世故或善伪,他依然是那么明亮、通透,只不过是从童年的光屁股变成现在的敞开心扉:他把自己初恋初吻的时间地点都告诉了我们;他把与前妻共同生活数十年而凝结的山高海深般的爱情加恩情都告诉我们;他把对逝去的前妻的无限思念、无尽惆怅和无数次的呼唤都告诉我们;他把与现在妻子的相识相恋相结合的过程和“路长情更长”的憧憬与信心告诉我们。总之,他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幸运与不幸都告诉了我们,令我们感知到他心中的爱像故乡的大山一样厚重,像故乡的河水一样洁净,像故乡的大树一样执著,像故乡清新的空气那样不可乏缺。

《枫叶正红》甚至可以作为这片土地的人物志来读,其中一些人与事令人感动至深,难以忘却:命运坎坷而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广受村民欢迎的乡村货郎黄二,他嗜好饮酒,常常在似醉非醉之时借酒教训那些私心重和不公道的人;憨厚朴实、勤劳友善的侄子大傻,经历过最底层、最艰辛的生活,退伍后成长为体面的“头头”,仍然保持难能可贵的本色;心直口快的姐姐,重情重义的盟兄;接受少年时的作者“搭床”夜宿的同村乡亲;作者快要做父亲时进草山打柴晕倒时,救助他并为他准备饭菜,为他那个空柴筐装满了干柴的好心人赖大娘……

尤其是作者的祖父和父亲给人印象特别深刻,他们是有文化良知和闪烁人性之光的人。作为清朝“遗民”和乡间文人的祖父,虽然有才无运,困守山村,却也热爱生活、豁达乐观、富含幽默,成为村中最受尊敬的长辈。曾经从政和执教的父亲,历经沧桑,几番沉浮,仍不改立身处世之道,体现出一种刚强坚毅、坚守衷肠的品质,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纂写的“七言家训”,充满着修身、齐家、爱国的正能量,并于今天在其后裔、在其家族中继续产出绵长不息的精神力量。作者写及父亲与牛的关系的那段内容尤其令人感动:其父在“文革”中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赶进牛棚,成了“牧牛人”。他为所在单位的农场放牛,与一头黑牛牯朝夕相处,相依为伴,度过了五个春秋,并把牛养得很肥壮。后来其父被强迫退职为农,为生产队放牛,那是一头老水牛牯。作者说:“父亲牧牛和我一样,从不骑牛,更不鞭笞牛,而是多顺从牛,尽量让牛吃饱、歇够。”这真是仁心柔肠啊!

李白有诗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个人都会热爱和怀念故乡。作者在书中说自己有三个故乡,九连山下南面那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应该是他原本意义上的故乡,尽管这个小山村若放在经度与纬度的坐标上,就会在莽莽苍苍的河山之间隐而不显、觅而不见,但它是有源有流、有血有肉、有欢有悲的真实存在,是作者生命的来源,人生的基石,一切美好的原初,当他用笔写下自己的人之初、心之初、情之初、路之初时,从心底汩汩涌出的是感恩之情,对故园的感恩,对亲人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同伴的感恩,对一切给予过他的哺育与呵护、温暖与关怀的感恩,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到他此时此刻感动与温暖的心绪,也许他的笔会不时随着自己的心音而颤抖。

作者对故乡的感恩,源自于他的善良本性,也源自于他的怀旧之情。该书是作者在离开了故乡已有较长时间之后,对这片故土的深情追忆与重新打量。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没有任何的矫情,没有任何的刻意。他的这些温暖文字显示,故乡作为一个地址,一个方位,他很容易离开它,告别它,然而故乡作为他的血脉来源,作为他人生故事的开端,作为他的精神家园,却永远与他相连。故乡之故,旧也,当作者成为一座城市的新居民、一群鹤发人的新成员之后,故乡的一切旧时山河,旧人旧事,常常如烟如梦地浮现出来,并且有了诗意的形态和色彩,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愈来愈让作者念想和冲动。海子的诗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是多么美好温暖的事情。”而对于作者来说,从故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找回一行自己的足迹,捡回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更加美好暖心的事情。

作者如此深情地怀旧与回忆,不仅仅是以自己的笔力追回故乡已如飞鸟般振翮远逝的往事,更重要的是,他是在怀念一种自然与精神的原生态,一种血脉与族群的生活氛围,一套顽强存在的乡野伦理,即他心目中的故乡既是一种日常的故乡,更是一种文化的故乡。尽管他对故乡的描写是如此的朴实和简约,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感慨,但读者可以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感觉出他的故乡已经被赋予文化的意义,或者说已经隐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他从来不会摆出那种“为故土招魂、把脉”的姿势,面对这片养育之地,他始终保持恭谦的态度,即使故乡在城市化浪潮中出现了某些沉沦、异变的现象,他也没有指责与抱怨之语,只是以怀旧的方式表达对现状的某种忧虑。如谈及故乡的生态环境,作者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时故乡生态环境甚好,风干净,天蔚蓝,水清滢,大地散发着健康气息。”那么今天故乡的生态如何?他没有明说,其实也等于说了,他的隐忧已在文字之外。

作者对故乡的这种心态,也许就是本原意义的所谓乡愁。作者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心血篇章告诉我们,乡愁作为一种思念,作为一种心理,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有距离所产生的美感,又有距离带来的落寞;既有回忆的甜美,又有咀嚼的一丝愁意;既属于身体的印记,更属于心灵的慰藉。也就是说,乡愁不只是一种愁绪,而更多的属于美好与甜蜜。顺着作者的思路与理念,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有乡愁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而乡愁产生于人类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即出生与成长、嬉戏与劳作的土地。假如一切正如科学幻想作品预言的那样:由于人类只要能按键盘就可以生存与发展,将来人类会形如章鱼般,大脑过分发达,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这就意味着,将来人类可能不再需要贴近土地,不再需要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不需要村庄,彻底交出在土地上出力与嬉戏的权力,那么到时我们还会有乡愁吗?即使那时还有残存的乡愁,然而我们人类可能早已变成丑陋的章鱼状,如果他们在那里吟诵李白的诗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世界不会为之惊愕和恶心吗?

最后要感谢作者让我们能够分享他的故园,他的乡愁,他的人生故事,并相信他那颗善良感恩、有情有义的心,会给他和他的家人、族人带来更多的幸福与美好。

注:《枫叶正红》系河源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调研员、退休干部黄更新的近期佳作结集,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新闻推荐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县长冯红云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加快连山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县长冯红云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现场。清远日报讯昨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何人不起故园情 序黄更新《枫叶正红》)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