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池散发一阵阵恶臭。阳山七拱镇对涉及公益诉讼的14家牛蛙养殖场进行清理拆除。(通讯员供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本是一幅美丽田园的画卷,但在农田里挖池筑基大规模养殖牛蛙,不仅破坏农田原貌,还严重污染水质土壤,养殖废水处理不到位足以损害人体肝脏等器官功能。
4月29日,阳山县七拱镇党委、政府会同县检察院、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等县直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组织干部职工200多人,成立2个清拆行动工作组,分别前往隔坑、桂花、石角和西路、七拱等村,对涉及公益诉讼的14家牛蛙养殖场进行清理拆除,全面拆除清理养殖设施。
坚决打赢牛蛙养殖污染整治硬仗,是七拱镇落实河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七拱镇党委、政府必须勇于担当,勇于亮剑,坚决整治,铁腕整治,持续推进全镇生态环境改善,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作出七拱应有的努力。
牛蛙养殖破坏生态检察院发出14份检察建议书
去年年底,阳山县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七拱镇部分村民大量养殖牛蛙,严重污染环境。经阳山县检察院走访调查,发现七拱镇牛蛙养殖星罗棋布、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群众反映强烈。
七拱镇村民养殖牛蛙已有多年历史,随着近几年牛蛙价格水涨船高,牛蛙养殖在七拱呈泛滥之势。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永芳告诉记者,牛蛙养殖户主要是承包农用耕地,开挖筑成养殖池不但违反了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而且养殖池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安装进排水管道后,便大规模投放蛙苗,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使用渔用饲料等进行高密度养殖,饲料用药不规范、病死体处理不当、养殖废水处理不到位等对耕地耕作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破坏。
调查后,阳山县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向负有监管职责职能部门和牛蛙养殖所在的七拱镇政府发出了14份检察建议书,并通过采取集中宣告送达方式,以期在整治牛蛙养殖污染问题上做好协作配合,多个职能部门和乡镇形成公益合力。
县政府发布整治通告牛蛙养殖户主动退养
阳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突出位置,于4月1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的通告》,通告明确严禁新建、扩建及改建牛蛙养殖场,对已有养殖场在期限内自行退养。
七拱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牛蛙养殖污染整治硬仗。在专项行动前,成立18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在所辖各行政村、主要人口聚居地等场所派发《牛蛙知识手册》《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并在“七拱便民服务”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报道、公告,利用车辆广播喇叭到辖区内村委会、村民小组进行移动广播宣传。
同时,在村(社区)公告栏、超市、商铺、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阳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的通告》。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广大养殖户对牛蛙养殖污染的严峻性和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配合、主动退养。
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
退养的牛蛙养殖池散发一阵阵恶臭,钩机轰鸣作响……
“这牛蛙养殖池又脏又臭,排出来的水有毒,我们村民住在这附近,生活都受到影响!”在拆除现场,围观的村民陈某向带队的镇主要领导反映。
被村民所厌恶的牛蛙,早在2013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目录(第一批)》中,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养殖需要经常换水,养殖户都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建养殖池。
“因养殖过程中滥用药品,导致市场上的牛蛙食品安全问题极为严重。经过抽检,牛蛙餐饮经营户样品中恩诺沙星均严重超标,部分样品超过兽药最高残留限量20多倍,足以损害人体肝脏等器官功能。”杨永芳说。
本次行动有效震慑了藐视国家法律法规、违规乱搭乱建牛蛙养殖场的养殖户。牛蛙养殖户退养后,阳山县相关部门将为养殖户举办各类渔业技术培训,引导养殖户强化绿色环保理念,充分依托当地养殖资源,向生态农业(渔业)发展。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林良田特约记者卢志满通讯员王小卡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记者卢志满通讯员袁小媚近日,阳山县税务局纪检组多向发力,充分发挥监督执纪职能,通过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