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
彭家祠
文英书院清远日报讯5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74处。其中,英德有3处入选,分别是位于大站镇江南村的英德文峰塔,位于黄花镇的寨山彭家祠以及位于大湾镇的文英书院。通知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链接:
文峰塔:位于大站镇江南村委北江东岸。1978年12月公布为英德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邓允遂、李裕、吴应乾募建。建筑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高54.7米。文峰塔为出檐平座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开始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门为外壁龛,有塔刹。塔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以上逐层数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平座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3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依法还原。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各层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塔腰外均抹一层0.3厘米厚的灰浆。塔室每层铺有楼板,有梯可供攀登至最高层。该塔对于研究当地明代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寨山彭家祠: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城下村寨山。1995年12月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彭家祠建于螺山上,山高约33米,房舍从山脚起建至山顶,共分三层,通往顶层只有北面一条平均宽1.50米,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首层建有房屋5栋,二层为书堂。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青砖砌筑。顶层为彭公可学祠,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有房舍5栋。彭家祠布局巧妙,造工精巧,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石阶路可上,而且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一层。这座建在山上的防御性建筑目前在英德所发现的祠堂中是绝无仅有,对研究清远市古建筑的构造和如何防御外来侵略及民俗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文英书院:位于英德市大湾镇金山社区。1989年2月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进式一厅两厢房,面阔24.6米,进深22.6米,占地面积555.96平方米。整体采用青砖筑造,盖琉璃瓦。首进高5.5米,抬梁式举高,三架七踩斗拱出檐,每架有一鳌鱼伏卧其中。大门用花岗岩石板嵌砌,外角棱边雕毛笔状,笔头朝下。门楣上方花岗岩石板,阳刻楷体“文英书院”,每字80厘米见方。右边为“光绪戊戌孟春日谷旦”,左边为“黔南邹翼清敬题”。天池上廊从左到右有中华民国期间用青砖侧面砌成的“同志努力”四字。二进地面高出一进1.6米,厅堂前敞后封,厅与厢房之间有一条1.6米款的台阶路通三进。三进地面与二进后屋檐相平,高出二进4米,正厅有楼阁。走廊栏杆用青花陶壶作柱砌筑,卷棚式顶,前作弧状拱起收檐。整座建筑壁画浮雕琳琅满目,镂刻工艺精细,是英德仅存较好的一间书院。
文/图:清远日报记者陶奇通讯员陶园园
新闻推荐
五一期间省内高速车流量预计同比增10% 南沙大桥日均车流达9万车次
■南沙大桥东莞方向车流密集本报资料图郑琳东摄本报讯今年五一假期调整为4天,对于7座及以下小客车来说,意味着可以享受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