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当天,英德市残友自主创业交流协会举办“自强脱贫助残共享”全国助残日交流活动,通过分享各自创业经历,展现了残疾人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为其他待业残疾人点亮前进的明灯。
残疾人开红茶网店自强不息谋创业
交流会上,英德市残友自主创业交流协会黄神勇分享其创业经历。据介绍,黄神勇是英德市石灰铺镇人,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肢体残疾二级。“我被病痛折磨十几年,变得自卑、封闭、暴躁,这让我后来用了漫长的时间才适应现今社会。”黄神勇说,当他逐步走出了人生阴影时,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事情,“起初也没有太多想法,自己这副身体能做什么呢?也就只能做一些不耗力气的活。”思索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在网上开个网店。
黄神勇选择了本地资源——红茶。他认为英德红茶有历史、有基础,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学习起来更为便利。虽然有目标了,但黄神勇是一个门外汉,对茶叶的认识几乎为零,曾多次闹出笑话,“起初跟朋友聊天,说自己要卖茶叶,被问红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我说红荼和绿茶就颜色不同而已,都是拿去锅里炒几下”。
为了深入了解红茶和电商知识,黄神勇每天去找货源,去大小茶厂茶园看,去跟人聊茶叶。因为自己对电商领域完全不懂,身边亲戚朋友也没有这方面经验,他只能从网上找资料,并且还报读一些网络学校,学美工、学淘宝店铺运营技术。
“淘宝运营技术时刻在更新换代,一些大公司基本占据着淘宝销售前列,小商家只能是在边缘处徘徊。”黄神勇打算做实体店兼网店,这样客户就有体验的地方,线下带来一些客户引流到淘宝去,让线上线下贯通。
在黄神勇的努力下,如今他的实体店和淘宝店都累积了不少人气,销售额也逐渐提高。“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经历过很多失败,在这个过程,艰难困苦打不倒,能够坚持,相信最终就会成功。”黄神勇说。
从“一问三不知”到当地“农资专家”
曾亚勇是西牛镇小湾石下村村民,他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1987年,曾亚勇结束了学习生涯,就踏入社会。由于身体缺陷,且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找工作相当艰难,“我辗转多地为了谋求一份工作,但最终还是饱受歧视,一无所有地回到家乡。”回想起当初的艰难,曾亚勇仍心有余悸。
既然在外无法栖身,那能不能自家乡做点小生意?经过多方参考和了解,曾亚勇发现当时的砂糖橘产业发展火热。“我不能从事体力活,能不能在政府支持的产业中谋得出路?”曾亚勇说,经向亲戚姐妹多方筹资,一个小货架、摆着34瓶农药的农资店开业了。
门店开张以后,曾亚勇本想着可以有所作为,却未能如愿以偿。由于他没有种田耕地的劳动经验,同村的兄弟前来咨询农业问题时,曾亚勇一问三不知,屡屡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错失交易,农资店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面对困难,克服它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为了成为一名农业专业人士,曾亚勇读透了货架上每一瓶的药物用途、用药量。经常关门下田请教资深的老农,遇到老农都给不了答案时,就在当地里联系上级批发商咨询解决的办法,再对其进行优化,把便宜的配置方式推荐给客户。其间,访店的顾客常调侃说:“老板,经常没见你营业,是不是快要关门倒闭了呢?”曾亚勇笑而不语,一心只想把事业搞好。经过不断的努力,其农资店渐渐赢得信任和口碑,业绩也好转起来。
曾亚勇的农资店以较低成本,解决农户燃眉之急,为他积累不少人脉和资源,一些批发商甚至愿意垫资扶持,使他的农资产品不断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后,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如今,他还当选了村小组支书,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刘丽琴
新闻推荐
英德市中医院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静脉治疗竞赛 护理人员大展身手
英德中医院表彰优秀护士。通讯员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张凤贞刘文慧)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