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垃圾成堆。
现在成了村民休闲公园。(清远日报记者周璐摄)清远日报讯近日,走进连州市九陂镇桐油坪村,具有艺术造型的树形拱门,格外引人注目,玉带似的马路沿着村庄方向延伸,路旁满目翠绿,片片玉米秆在田地里迎风舒张,一眼望过去的开阔让人心旷神怡。着实让人难以想象,在三年前,这里竟是浓烟遮日、气味刺鼻的“垃圾村”。
村内多条水泥路敞亮,休闲公园的设施配备齐全,文化墙上乡风文明精神吸睛……近年来,桐油村实现了脱胎换骨,从垃圾填埋场变身为整洁美丽村。
“如今,每家都配设了垃圾桶,垃圾也会每天集中收运。”村党支部书记肖聚章说,下一步,桐油村还将继续巩固整治转型成果,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一个宜居、宜乐、宜业的美丽乡村。
因环境恶劣差点成为空心村
曾经因工作来过的黄先生回忆,早些年前,这进村的道路坑坑洼洼,道路两旁垃圾成堆,隔处可见,小车不能驶进村庄,要走,当进到村子里,鞋子上已沾满了黑乎乎的泥,还散发阵阵臭味。
以前房子在附近的坪地就是垃圾山,在没有地方堆垃圾时,就往河道上倒,开始时,部分垃圾会被大水带走,久而久之,累积的垃圾像山似的岿然不动,直至2米宽的河道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横流。
历史遗留问题太久,没人站出来带头。很多村民因为忍受不了如此恶劣的环境,都搬出了村。“最恶劣的时候只留下不到10户人家,连我也差点走了。”肖聚章说,好在2016年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九陂镇党委书记三番五次下来做村民工作:要留住根,不能让好端端的一个村就那么没了。
肖聚章后来明白:保住一个村要保住里边的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意义重大,是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根本要求。美丽乡村要建设,垃圾绝对要清理。
从乱扔垃圾到助力乡村建设
还未等三清三拆,光是垃圾清理就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看到如此巨变,为之感叹,并纷纷回来助力家乡建设,每家每户都主动筹钱投入家乡建设,有的村民还自愿让出自家田地用来修路、建公园等。
“整治后的村庄既整洁又干净,搬出去的村民开始陆续搬回来了。”肖聚章说。如今,常住在村里有近百人,许多外出务工的也时不时回家看看。特别是每到晚上,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在广场上乘凉、唠嗑,村里简直人气满满。
“以前怀孕了不敢回家,怕影响了胎儿。现在就不一样了,即使老公在外,我也愿意回来带孩子。”刚生完二胎的村民邱雪琼说,作为嫁进村里的媳妇,她对现在村里的环境很满意。
村书记担任保洁员
自从去年,九陂镇对镇辖内152条村配备了1至2名保洁员,实现了保洁全覆盖,已当了7村书记的肖聚章主动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实行门口“三包”政策,使“泔水随便泼,垃圾随便仍”成为了过去式,并在去年十月荣获“清远市卫生村”称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人民最大的财富,桐油坪村就是一个例子。九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切实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形成天蓝水清、景色怡人、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宜居生态环境。
据悉,为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洁管护长效机制,九陂镇设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办,并出台实施了《九陂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员调整管理办法》;对镇辖内152条村配备了1至2名保洁员,共计154名村级保洁员并已全部上岗。
与此同时,每月对下辖村开展红黑榜卫生评比,对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群众认可度高的保洁员给予表扬和奖励,进行300元奖励;对发现整治不到位的黑点或垃圾死角,每一处扣除50元,如有村保洁员2月连续扣除超过250元每月的,将自动解除对该村保洁员的聘用。
重塑文明乡风展望美好生活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生态是乡村的优势,美化山河无终点。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越发浓烈,对环境的爱护越发重视。在有些村民不在家时,“你帮我倒垃圾,我帮你清扫门口。”良好的文明乡风也在邻里互帮互助之间得到完美体现。
看着村民们的团结友爱,肖聚章对村庄的未来满是期待。同时,也深有感触,“乡村环境整治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他让乡风民约得到具体表现,为助推文明乡风起到积极作用。”肖聚章说,如今更有信心把桐油坪村打造成宜居、宜乐、宜业的美丽乡村。
九陂镇党委书记藄鸿伟表示,农村的美不仅要打造外在环境美,更需发挥道德的力量,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通过优秀文化孕育农村乡风文明,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动力,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家风祖训、乡规民约等的作用,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农民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周璐通讯员黄文
新闻推荐
连州获赠一批韩浪著作。南方日报记者段灿摄南方日报讯(记者/段灿通讯员/邓国娣)韩浪先生书籍赠送仪式日前在连州市图书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