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中)一行现场考察英城街道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陆上妨)日前,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率队调研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他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当天,吴耿淡一行实地考察了英红镇卫生院、英城街道卫生院和市中医院,认真倾听医疗机构整体情况介绍,与医务人员认真交流,详细了解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医疗设备、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情况,并到施工现场查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群众就医回流基层明显
座谈会上,吴耿淡一行听取了英德市卫生健康工作总体情况汇报。据悉,近年英德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按照“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要求,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英德市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290家,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行政村卫生站256家,实有床位394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20人。全市拥有二级以上医院5间、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5间。
近几年,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发展空间,配合财政、编制、薪酬待遇保障,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不住人”的现象,出现人才回流的趋势。另外,通过建机制、强队伍、增活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变了居民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习惯,病人回流基层明显,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
统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医疗便民惠民
近年来,为着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英德统筹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如全力推进中心卫生院升级项目,目前东华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的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封顶,完成1-13层砖墙砌筑工程,预计2019年底顺利完工并搬迁部分科室实现开业,计划在2020年10月前全面建成。
在持续深化医改工作方面,英德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医院等级创建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特别是出台了《英德市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选定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医共体示范点建设。目前,示范点医共体内已建成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6个中心,建立“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模式,实现医疗共同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分级诊疗得到有效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英德还积极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建成完善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立4个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人医、中医、浛洸、东华),完成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中医处方知识库建设,加强村医信息化建设。
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吴耿淡指出,近年英德市基础医疗卫生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但英德的卫生健康事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
吴耿淡强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实现老百姓看好病、好看病的目标。接下来,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要大胆改革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进一步把医疗卫生事业做强做优;要抓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引进、稳定、培养,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同时,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为目标,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要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要在医药改革上下功夫,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要抓好健康英德建设,推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开展健康产业,积极组织各类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座谈会上,英德市委编办、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就卫生健康系统人员编制不足和预防性体检经费未落实、医疗机构设备急需更新等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英纪宣)为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实效性,今年上半年,英德市英城街道创新基层党风廉政教育模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