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在这个夏日继续蔓延。昨日,来自英德市横石塘镇前锋村的扶贫干部邓南景再次以“老朋友”的身份再次加入“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和往年不同,今年他是联合驻村扶贫的另外两名干部一起捐出爱心善款1000元,“钱不多,我们三个人希望能为这些贫困的准大学生做点事,希望他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邓南景是英德市白石窑水电厂党委办副主任、英德市横石塘镇前锋村(省定贫困村)精准扶贫第二期驻村党建指导员、英德市英红镇新岭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今年是他第五年参与本报的“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捐了200元,2017年捐了300元,2018年捐助了380元。
作为扶贫驻村干部,邓南景深知大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文化程度不高,基本没有什么技能,对他们来说,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意味着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贫困状况。邓南景希望贫困学子通过蓝丝带众筹助学的帮助顺利走进大学,掌握知识和技能,未来真正实现“一人上大学,脱贫一户”。除捐助贫困生外,几年来,他还在所任职社区内进行走访,了解各家各户是否有贫困考生,写成资料后,推荐到助学活动中。过去4年,已有李玉玲、李永妹等8名贫困学子在他的推荐下,再经过本报走访核实,获得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的资助。看到今年的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又启动了,邓南景便又打算捐款助学,并着手收集贫困学子的情况。这一次,和他一起驻村的队友———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前锋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耿洪波、队员陈龙也一起加入爱心助学的队伍,三人共捐1000元。“我们驻村扶贫,是扶贫,帮助贫困生有机会读大学,也是智力扶贫,希望每一个贫困学子都能通过好好读书给未来的自己更多机会。”耿洪波说。
他们三人还希望所有受助学子都能带着蓝丝带的“鼓励、关怀和爱”的初心步入大学校园,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他日学业有成,回报家庭和社会,传承发扬蓝丝带“鼓励、关怀和爱”的精神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蓝丝带精神香清益远。
■声音
呼吁更多人加入“蓝丝带众筹助学”
2015年7月,清远日报推出改革改版两周年特别策划———“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以媒体为平台,报效清远,建设清远,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考得上却读不起的贫困学生顺利步入大学。带着蓝丝带“鼓励、关怀与爱”的初心,我们走到2019年夏天———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迎来第5届。
如果你是一名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入学困难,但只要你有求学的梦想,有上进的心,拨打本报电话报名,就有可能成为资助对象,助学金为每生5000元。报名咨询热线:15915110110、0763-3344110,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31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圆梦,请加入“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联系电话同上。或许,因为您的一个善举,将改变一个贫困学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为了保障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的公正性,清远日报将对每一位报名的学子进行核实和实地走访,报道贫困学子的求学故事,并持续关注爱心的善举、善款的去向等。
新闻推荐
3日上午,英德市首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头雁”评选总决赛举行。清远日报讯见习记者钟履双记者陶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