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向日葵儿童之家社工到某午托中心探望困境儿童小隆。(清远日报记者邱炜民摄)小隆(化名)的监护人希望能带小隆去探望他的母亲。母亲的去向,至今没人正式告诉过小隆。在小隆看来,“妈妈一定不是奶奶说的那样,去了外地打工。”要完成小隆的微心愿,社工将对小隆重新开案,评估小隆对于母亲入狱的接受程度、心理状况。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清城区共完成了200多个困境儿童微心愿的认领和对接,小隆是这群孩子其中一位,也是向日葵成长计划建立动态档案的883个困境儿童之一。
在过去四年的发展中,向日葵成长计划除了建立动态建档,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困境儿童提供“政策保护+社会关爱”支持网络,联动100多个部门和组织,社会参与超过6万人次。
上个月伴随着6月1日国际儿童节的到来,清城区希望再次发动全社会的参与,发起了向日葵困境儿童微心愿认领,成立向日葵儿童关爱联盟,成为清城区探索困境儿童救助的新措施。
案例:曾面临无人抚养问题的小隆,如今生活稳定并顺利就读小学
在某午托中心,小隆正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恰逢当日午托中心正在举办生日会,老师邀请他一起参加,他戴着皇冠装饰,和同学们一起唱生日歌。老师拍照时,他对镜头笑了笑,右手比了个“耶”的手势,比起三年前,小隆长高了,脸上也长了一些肉。
2017年7月,负责清城区“向日葵”成长计划的社工介入之前,7岁小隆正面临无人抚养的问题。他的父亲在2015年病逝,随后2016年5月,妈妈因触犯刑法被判有期徒刑7年。
据小姨介绍,妈妈出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缠着小姨,一遍遍拨打妈妈的手机,询问妈妈去了哪里。2017年下半年,当时才6岁的他大概明白,妈妈短时期不会回来。在多次尝试仍然打不通电话后,他很少再拨打妈妈的手机,只是偶尔会问小姨,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
社工介入后,各方部门进行干预。同年12月,与当地村委、民政、村妇联、镇妇联、司法部门、社工六方一同到案主二姑家家访,同时商讨解决方案。经协商,最终由小姨继续抚养小隆。
5月23日,记者随社工到小隆的小姨家。小姨拿出姐姐(小隆妈妈)寄来的信件,每一封信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请照顾好小隆和妈妈。尽管信里满是愧疚和感激,但仍无法安抚小姨无奈和委屈。
虽然拿到清城区困境儿童补助资金,但小姨还面临照顾的压力。小姨的工作,时间长,要倒夜班,家里还有个女儿要照顾。外婆身体不好,小隆的照顾压力大多由小姨承担。而在小姨看来,小隆在家比较任性,也不太听话,这让年迈的外婆和自己操心不已。
对此,社工多次与小隆的小姨联系,给予其情绪支持,适当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社工黄思敏从2016年就开始接触小隆,在午托中心,小隆见到熟悉的黄思敏会热情打招呼叫姐姐,见到陌生人在旁,腼腆地不怎么说话,但会礼貌性地叫哥哥姐姐。
去年2月开始,社工一直在协调让小隆到清城某小学读书事情。因为小隆的小姨和村委之前沟通不畅,社工只能分别找双方帮忙协调。2018年8月底,小隆顺利报名到清城某小学,并在9月顺利就读。
2018年9月至今,在小隆的居住及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后,社工保持2个月与小姨联系一次,了解小隆的学习、生活情况、需求,给予小姨情绪支持。约半年前,小隆的另一个阿姨在同小区购置了一套房产,小隆与外婆搬到那里居住,小姨表示压力少了很多。
在黄思敏看来,小隆会很敏感地察觉到大人的喜恶,“前两年居无定所的情况对他的心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小隆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成为了社工将持续关注的问题。
建档:883名困境儿童有专门社工定期跟进
小隆是向日葵困境儿童成长计划建立动态档案的883名困境儿童之一。
从启动之初招募688名“爱心父母”,到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再到建立动态档案开展常态化服务,清城区“向日葵”成长计划四年时间里,连续四年将困境儿童服务项目纳入清城区十件民生实事。
在2017年1月12日,清城区“向日葵”儿童成长之家正式揭牌,成为全市首个困境儿童帮扶中心。该帮扶中心由清城区投入120万元打造,聘请专业社工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提供照顾、康乐、精神慰藉、辅导支援、咨询信息等服务,全天候关注儿童,促进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负责清城区“向日葵”儿童成长之家困境儿童服务项目的,是清远市博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该中心负责人李颖看来,清城区“向日葵”儿童成长之家采用“党政引领+妇联牵头+专业社工+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是国内困境儿童服务示范探索,搭建起有清城区特色的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推动困境儿童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
“向日葵”儿童成长之家设总服务站1个,分站2个,3个站点。总服务站位于清城区先锋西路青少年宫三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设有个案室、放松室、庇护室、宣泄室等10个功能室。
四年的发展,清城区“向日葵”成长计划成效初显。据介绍,目前该项目为全区883名困境儿童建立了动态建档,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困境儿童提供“政策保护+社会关爱”支持网络,联动100多个部门和组织,社会参与超过6万人次。
这883份困境儿童档案,根据困境紧急程度,参照相关标准,把困境儿童的情况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一级为需求最紧急,对其生活影响程度最大的级别,次之是二级,三级为紧急程度最小,影响程度最小的级别。针对不同级别制定跟进方案,如一级儿童每月至少跟进一次,二级儿童每季度至少跟进一次,三级儿童每年跟进1-2次。根据困境儿童的“困境”情况,把困境儿童分成“自身困境”、“监护困境”、“家庭困境”三大类别;根据困境儿童的需求,把他们分成“医疗”、“康复”、“教育”、“生活保障”、“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类别。
通过实时监测儿童情况,社工们能及时发现与回应儿童需求。目前,项目共链接一百多个资源,共链接折合价值超过50万元的资源,满足400多位儿童来自生活、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在区妇联的牵头和各方的配合下,目前清城区还成立儿童发展与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库共有专家委员12名,他们分别来自司法、公安、教育、医疗卫生、康复、民政、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推动清城区儿童发展进程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平台:成立关爱联盟,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服务菜单认领关爱行动
上个月,随着6月1日国际儿童节的带来,清城区再次发动社会关注困境儿童。清城区“向日葵”成长计划的社工,收集了辖区450个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将分批面向社会公开,并接受认领。
与此同时,清城区还发起成立“向日葵”儿童关爱联盟,以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专业运作、多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关爱平台,通过“先承诺、后兑现”的方式,倡导全社会参与关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广大企业、专业机构等加入联盟后,可对照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服务菜单认领关爱行动,菜单内容含括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等方面儿童需求。
上个月18日,清城区“向日葵”儿童关爱联盟第一个“逢8出发”正式启程。清城区工商联志愿服务队、清城区供销合作社志愿服务队、清城区人民法院志愿服务队、清城区人民检察院志愿服务队、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服务队、清城区东城街道人大工委志愿队积极响应,并加入到了关爱困境儿童的行列,与清城区向日葵儿童成长之家社工一起开启了困境儿童探访的旅程。
本次探访共有6个单位7支队伍30多位志愿者参与,探访了19户困境儿童,并完成儿童来自生活、学习、康复等方面的心愿。当天上午,在东城街江埗小学,志愿者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多项互动小游戏,团区委和区税务局联合向江埗小学捐赠了一批文具书籍及体育器材,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前写好的心愿清单,为孩子们送上了一批小礼物。
这次微心愿的收集中,小隆(化名)的监护人希望能带小隆去探望他的母亲。母亲的去向,至今没人正式告诉过小隆。在小隆看来,“妈妈一定不是奶奶说的那样,去了外地打工。”要完成小隆的微心愿,社工将对小隆重新开案,评估小隆对于母亲入狱的接受程度、心理状况。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清城区共完成了200多个困境儿童微心愿的认领和对接。“向日葵”儿童关爱联盟也开始定期探访。“我们希望联合更多专业对口的社会力量,关注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给予儿童家人支持和鼓励,并倡导社会各界加入关爱儿童行列,加入儿童关爱联盟。”李颖说。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张彩霞实习生吴基劲通讯员薛君如
本版统筹: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
新闻推荐
清城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保持革命的思想和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清城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到思源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记者沈艳莉通讯员罗欢林伟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