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文(左一)与在押人员谈心。陈咏怀摄
工作之余,杨光文都会背着妻子到龙山公园呼吸新鲜空气。陈咏怀摄
在英德市郊区,有一个高墙环绕、电网如织的特殊单位——英德市看守所。一群公安干警在此默默看守着在押人员,保护一方平安。
今年57岁的民警杨光文作为其中一员,已在此坚守了17年。多年来,他作风正派,为警清廉,凭着对监管工作最质朴的感情,守住了职业、道德、法律底线。在面对妻子病危、身体不适等种种困难时,他仍然坚守岗位,当领导“质问”他时,他依然说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通讯员黄光锬
扎根基层一身正气维护正义
杨光文此前在英德监狱工作,2002年,他调任英德市看守所,一干就是17年。“虽然监狱和看守所都是负责关押看守工作,但工作内容并不相同。”杨光文说,为全面了解、熟悉、掌握看守业务,看守所领导让他配合各岗位民警工作。期间,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民警开展各项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大家认可。此外,他还要参与押送犯人到监狱服刑,有时一次押送8名犯人,但因人手不足只有两名民警负责,安全压力非常大,就凭着一鼓硬朗作风,杨光文每次能圆满完成押送任务。
2006年,杨光文被安排在管教岗位工作,负责留所服刑人员的劳动生产和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带班时间长,有时到深夜甚至是通宵达旦。除了带班外,他要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考核。在考核中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对于想通过拉关系,送钱、请吃饭得到照顾和通融的罪犯,他都坚决抵制和拒绝。在所务会讨论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工作中,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严格维护监规、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时刻精神紧绷化解矛盾隐患
看守所高墙深院、壁垒森严、环境封闭、工作性质相对繁琐单调,风险系数高、安全责任大。
杨光文调整到值班巡控岗位,也是一个责任重、压力大的岗位。“与监狱的罪犯不同,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是犯罪嫌疑人,他们不清楚自己是否会被判刑、量刑重轻,往往处于焦虑、暴躁的状态,特别容易引发冲突。”杨光文告诉笔者,由于看守所的特殊性,每天值班巡查时神经都绷紧着,担心在押人员发生各种事故。上夜班对他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有人生病求医,有人在监室闹小矛盾,都要马上处理。
17年里,杨光文审核及办理收押、释放、提审、提解、会见等1800多人次,法律文书15000多份,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有效处置突发警情70多起,发现、制止、纠正被监管人员违规现象200多人次,及时化解、排除监所矛盾隐患,为保障监所安全稳定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悉心照料患病妻子十余年
龙山公园是英德市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的好去处。在公园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名高瘦男子背着一位妇女缓缓上山,直走到半山腰的平台才停下来休息。这便是杨光文及其妻子赖上花。
2004年,赖上花不幸遭遇车祸,身体多处骨折,后又患上心脏病、哮喘等严重疾病。15年来,医院曾经多次对她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作为丈夫,杨光文始终对妻子悉心照料、不离不弃,坚持求医问药、治病理疗。
多年来,杨光文每天下班回家后,亲自买菜煮饭,照料妻子。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空闲时就带她去龙山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妻子爬不了斜坡和阶梯,杨光文就背着她一步一步走上去。“上面的空气肯定会好一点,她呼吸到新鲜空气会比较舒服。”山脚至山顶数百米的距离、近百个阶梯,杨光文一背就是十多年。
2014年2月,杨光文的妻子因病再度住院,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经过八天八夜抢救,终于转危为安。而杨光文考虑到单位警力不足,不想增加单位和同事工作负担,一直都瞒着单位领导。一下班就赶往医院陪护妻子,尽量不因个人事情影响到工作。
“如果不是有同事刚好在龙山公园碰到杨光文背着妻子上山,我们都还蒙在鼓里。”英德市看守所教导员饶翠红说,她早已发现杨光文身体日渐消瘦,以为是工作压力问题导致,便多次叮嘱他注意身体和多点休息。直到被同事发现、领导不断追问下,杨光文才述说自己的家庭状况。如今,在杨光文的悉心照顾下,妻子的身体状况已逐渐好转。
17年的风雨兼程、17年的披星戴月。杨光文爱岗敬业,为了公安事业留下无数汗水;杨光文又铁汉柔情,为家庭倾注了所有心血。他只为付出,不求索取,将责任与爱挑在了自己的肩上。
新闻推荐
鲁凡7月8日—10日,英德市九龙镇举办首届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暨金造红色古村落推介活动。在这里,不仅能品到以鲜、嫩、滑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