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英德法院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促成一起发生在亲戚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当场付款,双方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中国向来都有父债子偿传统,这既是一种道德伦理层面的要求,同时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具体到现实中,不但有父债子偿,同时还有子债父偿,比如儿子生前借了别人很多钱,但是却因为意外情况身故,其背后所留下的债务如何偿还,就成了一个问题。而很多讲究诚信,也重情重义的父母,就承担起其子女欠下的债务,谱写了一曲诚信之歌。
新闻中的这起借债纠纷,却没有遵循父债子偿的传统,在债务人病故以后,其四名继承人均拒绝偿还债务,最终被债权人告上法庭。其实从法律关系来看,到底需不需要“父债子偿”,也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看父亲借的债,子女有没有使用,享受到借钱带来的好处、收益。新闻中债务人借钱是为了买房,那么他的子女可能也住了这个房子,而债务人去世以后,他的子女也会继承房产,享受到相关的权益,那么不管是从情理还是从法理来讲,子女都应该偿还相关债务。
现在经过英德市法院的调解,双方最终和解,但是要说完全地冰释前嫌,短期内恐怕也比较困难。而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债务人子女诚信意识的欠缺。中国有句老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背后所蕴藏的,就是诚信的价值,诚信的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体会。
□何旭江
新闻推荐
英德市2019年意识形态干部大讲堂活动举办 守住意识形态安全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英德市2019年意识形态干部大讲堂活动现场。邓文燕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7月16日,2019年英德市意识形态干部大讲堂活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