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连南 > 正文

《寻找清远最古老的村落》之连南篇山寨合一的连南排瑶古村落

来源:清远日报 2019-07-30 10:12   http://www.kcqsx.com/


油岭瑶排古村落。(通讯员房志荣摄)大掌老排古村落。(清远日报见习记者吴淋钦摄)老排村山上的古树与古井。(清远日报记者赖小聪摄)据国家住建部官网的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清远共有29个乡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南)占据其中5席,分别是三排镇南岗古排、三排村、油岭村,大坪镇大掌村以及三江镇石泉村。

古村落,孕育千年文化,承载无尽乡愁。

连南的这些瑶族古村落,你去过吗?它们到底有多美?记者近日走访了三个古村落,近距离欣赏了它们的怡人景色,聆听了它们的传说与故事。

油岭瑶寨的古与今

记者和连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秋荣、连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唐学情、三排镇文旅办主任盘鹃等人,驱车由连南县城出发,朝东南方向行走约15公里到达三排镇,再沿着狭窄、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前行四、五公里,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油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排瑶老房。

油岭瑶寨那一座座依山而建、极具民族特色的老房,错落有致,如梯田般覆盖了大半个山坡。远望,山便是寨,寨即是山,山寨合一,形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美丽乡村图。

沿着油岭古村落狭小的村道,拾级而上,所见所闻尽显宁静与祥和。

“政府的重视,按部就班地去修缮与保护,加上瑶族村民们的自觉与配合,让这座为数不多的古村落,没有过多地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袭,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黄秋荣介绍道。

阵雨过后,驻足山顶之上,清风徐来,烟雾渐渐散去,炊烟袅袅升起,民房与绿野尽现眼前,眼前这片如仙境般的油岭瑶排“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直想一窥究竟。在山顶的观景台,向下眺望,油岭古村落里的千年故事仍在不断延续。

油岭附近的几个瑶寨,有的已迁往山下,有的早已荒废或改建,大部分瑶民则搬到了不远处的山脚,建起了油岭新村,但仍有近243户共765人一直居住在瑶寨之中,在古村中继续守望着千年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油岭古村始建于唐,扩建于宋,鼎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栋,占地近400亩,1000多户,7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

“连南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盘鹃告诉记者,因为瑶族村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称之为“瑶排”,居住其间的村民则被称为“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无常而得名。连南的过山瑶多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此。

据悉,油岭古寨曾居住过“盘、房、唐、邓、李、龙、沈”等姓氏的瑶家,唐姓最晚进住油岭,但目前油岭村的村民绝大多数为唐姓。然而山寨命运多舛,历史上屡遭官兵围剿,三度被焚,最后一次是1916年4月23日,当时被烧毁房屋500余间。

“目前的村落规模只剩下三分之二,且现存的土砖房大都是解放前后所建。”盘鹃说,“点缀其中那为数不多的青瓦房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古房子本身就极具历史价值。”

在临近山顶的地方,有座新建的朱红色的油岭庙宇。庙宇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盘鹃介绍说,盘王庙是在古庙旧址新建,由政府出资60多万元,于2017年3月开始兴建,2018年8月落成。其中也不乏企业及热心人士捐助。

沿着山顶向下走,见到部分老房甚为破旧,闲坐庭院前后的瑶族村民们面容安详,他们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下山途中,偶遇一位名叫唐甘拜婆的老奶奶,老人家今年93岁。她看见我们便即兴而歌,歌声萦绕四周,在我们听来却如同外语。

“歌词大意是欢迎你们来,路慢慢走,有空常来油岭。”盘鹃将老人家唱的歌翻译给我们听。

在瑶寨一民房处,我们还见到一位年约八旬的老者,名叫唐丁桥公。他头上盘缠着一顶红头巾,正襟危坐在自己堂屋门前的石墩上,气定神闲,左手握着一根大约20厘米长的旱烟斗,缕缕青烟由其嘴里轻喷而出。

油岭瑶寨里的闲居老人,其穿戴大都是传统的瑶族服饰,妇女们用白色的缠腰带绑住黑色或蓝色的襟衣,男人则大都盘着一条红色头巾———据说,这红头巾放下来有一丈多长。

“不会刺绣的姑娘找不到婆家,不会讴莎腰的阿贵娶不到老婆”的排瑶传统,依旧在延续。最让油岭人引以为豪的是,连南瑶族的“鼓王”唐桥辛二公和已故“歌王”唐买社公皆出自油岭瑶寨。

三排镇老排村的古树与古井

从油岭瑶寨出发,约10分钟车程,到达三排村委会老排村。据村干事盘海龙介绍,350多年前,来自油岭瑶寨移民搬迁到老排村定居,历经15代的变迁,目前老排村有35户120人,但现在常住的村民仅剩8户人家。

老排村民居大多为泥木结构,房顶盖瓦,三进式的布局让空间显得合理利用。一进为过道,兼堆放柴草;二进为厅堂,是煮饭待客的地方;三进为卧室,供一家老小休憩。

我们停车的地方是以前老排小学的操场,旁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老排村人民公社,操场对面矗立着三五株百年老树,涟漪的碧水荷塘,绿油油的参天古树。操场背后,一间间青砖、红砖结构,甚至是泥土墙的老房别致地分布在整个老排村。

盘海龙向我们讲述了一些老排村的历史。1961年,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该村看望瑶族群众;1993年,该村成为连南首个“旅游景区”并对外开放;1997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到该村视察;2011年,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到访该村。

沿着村里一条石头铺设而成的小道向上行走,约摸10分钟,来到山顶附近的一口古井,井边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正方形蓄水池,四周已布满青苔,池水稍显浑浊,水面零散漂浮着一些青草及枯树叶。走进估计两三米的地方驻足观看,只见古井外观有点像洞穴的样子,因为它是深凹下去,略低于地面约30公分,大小约2平方米。只见潺潺清泉正从泉眼不断涌出,清澈透底,记者走进古井下面,深蹲下去,用手捧起泉水喝上一口,清凉直沁心口。

“这古井的泉水冬暖夏凉,从不曾间断。”盘海龙说,“上世纪90年代村里在古井下方各建两个蓄水池,并往其中一个大池接上自来水管,由古井引出的自来水基本够供应老排村居民饮用和生活用水。”

在古井的右侧,斜长着一棵四五十米高的古枫树。据盘海龙介绍说,古树的树龄约有四五百年。古树的树干至少要三个成年人才能环抱,树干背光面还长满了青苔。树根至少有五六处被洞穿的痕迹,给人一种沧桑感。

谈话间,一位身着白色长T恤、黑色短裤的老者,挑着一对空桶沿阶而上。盘海龙介绍说,老人家名叫盘瑶何公,今年70岁,他是到古井挑水回家做饭、生活饮用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习惯。

老排村的这口古井,井旁的这棵古树,井边挑水的这位老者,三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人在慢慢变老,不老的是古井和古树。

大坪镇大掌排古村落

大坪镇文化站负责人房志荣介绍,连南排瑶有“八排”之分,各排以涡水河为界,东三排为油岭、南岗、横坑;西五排分别为军寮排、火烧排、大掌排、里八洞、马箭排,八排之间在山顶有驿道相互连接,驿道可供走亲串友或行军打仗之用。

大掌排古村落,是连南“八排瑶”之一,位于县城西面25公里的高寒山区,海拔800多米。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中记载,“排坐西向东,中有山梁三、水冲二,瑶人散居梁侧冲上。”,“排后为天塘山,山顶有大塘,流出小水,由山背至狗婆冲去,为上吉水。瑶人以竹引水,随其高下,至厨而止,亦可观览也。”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官府腐败,军寮排愤然而起,各排纷纷响应。崇祯十四年(1641)五月始,明王朝调集粤、桂、楚、豫、闽五省数万官兵会剿八排瑶,围剿一直持续至崇祯十五年(1642)八月,官兵破里八洞、火烧排、大掌排、三排、军寮排,焚烧殆尽。围剿结束后,总兵宋纪命人于悬崖石壁上,刻下“平猺岭”和“大兵扫荡猺穴京观处”,以记镇压众瑶事和记录军功,而对连南排瑶来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房志荣介绍,连南排瑶分成八排之后,大掌排开始是居住在“坪冲河”两岸,因为该处地形相对狭窄,人口逐年增加,所以搬迁到天堂湖两岸。此后,随着居住的瑶族村民逐步增加,大掌排再次迁移,其中房姓家族迁移到香坪镇香坪村,唐姓和邓姓家族搬迁到现在的大掌老排原址。此外,村民还在瑶寨附近一处山坡兴建一间土窖厂,烧炼青砖青瓦,目前大掌排瑶寨的部分民居所用的青砖,便由当时瑶寨村民自己的土窑厂烧制而成。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至2010年前后,大掌村聚居的瑶族村民逐步开始迁居山下。”房志荣说,“目前大掌排古村落现存房屋约250间,均已无人居住,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而残旧破落,加强对大掌排古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

记者一行4人随房志荣登上大掌排古村落对面的一个小山坡。

“村前平坦处和山间均开垦有梯田形状的水田,村落左边山冲有水源多处,合流成河,由村前流过,汇集成一处小水塘。”房志荣指着对面的古村落说,“古村落后方为天堂山,山顶有一处大水塘,长年流水不断,瑶民称之为"天塘",现为天堂山水库,可游泳或垂钓。”

从小山坡下来后,房志荣带我们去到大掌排古村落的一座民房,房子构造与搭配均颇为讲究,房子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青砖砌成的二层青砖瓦房,一楼居中为客厅,两边为厢房,二楼则只有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房门,据说是包括房间和杂物间,房门外一整排则皆为内缩结构的长阳台。

房子正前方铺设有一块地坪,地坪外侧中空位置则搭建了一处柴房,房子左边用青砖砌有一个门楼,门楼内侧是一个约3米高的木房子,俗称“谷仓”。

“这个谷仓是用来存放稻谷、腊肉等物品,存放一年半载均不会发霉。”房志荣介绍说。

置身山寨,极目远眺,只见群山逶迤,峰峦起伏,云雾漫漫,如履仙境。

采写:清远日报见习记者吴淋钦

新闻推荐

连南稻鱼茶产业园:创新驱动为“千年传承”注入“现代要素”

连南稻田鱼文化节期间壮观的“万人抓鱼”活动。资料图■乡村振兴自去年8月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下称...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寻找清远最古老的村落》之连南篇山寨合一的连南排瑶古村落)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