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在向群社区上水墨公益课。受访者供图如果说语文老师带领我们感受文字里的魅力,数学老师让我们体验数字的奥秘,那么美术老师则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彩色的天地和无限的世界。从教20年,清远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美术教师李静用手中的曼妙彩笔,凭着“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带领一批批学生画出梦想,也绘就了自己绚丽的教育人生。
自掏腰包买美术用具送贫困学生
自1999年从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李静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佛山希望小学任教8载,2007年9月调入清师附小从教至今。除了上好每一堂课,她还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有思想情绪或同学之间闹点小别扭,她及时做思想工作,化解疙瘩和矛盾。学生有困难,她也帮忙尽力解决。
清师附小在学宫街,地处旧城,所属学区有不少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学生热爱美术,渴望在美术课堂中有一套美术用品。每个学期,李静都会默默替三到五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购买美术用品,让他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感受美术课堂的魅力。
针对美术功底相对较差的学生,她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当学生犯错误时,她不是生硬的批评或简单的处分,而是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她的引导和影响下,20多名美术特长生在读高中时选择了美术专业,并考入了省内外的美术院校就读。
每年生日,她的QQ和微信都会收到学生们送上的祝福,往往她都忘了当天是自己的生日,“这就是平淡生活中的惊喜,也是做一名老师,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李静说。
走进社区学堂让更多孩子爱上水墨画
2018年,清远市创文征程再启,一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李静,积极当好文明的使者。从2018年1月起,她参加了由清城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组织的“蓝色蒲公英公益学堂”活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向群、天湖两个社区的水墨公益课堂义务授课,用特别的关爱让社区的孩子爱上水墨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上课伊始,她就了解到这两个课堂的孩子情况,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一般,自卑内敛。为了让孩子们重拾自信,热爱学习,爱上水墨画创作,李静在课余时带着小礼物和孩子们聊天谈心,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
李静发现一名女生热爱画画,但性格孤僻,是清师附小五年级的学生,靠妈妈打工带着姐弟三个人,经济困难,因买不起到美术工具退出公益课堂。李静不仅为她准备了美术用品,还邀请她参加学校的国画第二课堂。无尽关爱下,这名女生找回了信心,在今年的清远市艺术展演评比活动中,她的作品获得了市小学组二等奖。
因为真心付出,李静的课堂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每次临走时,孩子们拉着她的手说:“李老师,记得再来,我们都喜欢让你教……”水墨公益课堂开设一年多来,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原来零基础的画作,如今画面大胆丰富、墨色生动,学生群体也从开始时的五、六个人到现在三十多人,甚至常常座无虚席。
屡获殊荣,去年获评“南粤优秀教师”
努力坚守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足迹:2017年10月,在清远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她获得小学美术组第一名;2017年11月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二等奖,为清远赢得殊荣;近年来,她还先后荣获“清城区德育先进个人”“清城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去年教师节前夕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小学美术学科培训中,李静参与了广东省唐雪娟名师工作室的跟岗培训。回到学校后,她发挥个人和团队作用,结合清师附小自身优势,选准“水墨画”教学特色为突破口,依“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过程三步推进,全员实施水墨教学。
2018年3月,在市教研院和学校的指导与支持下,学校组建了“清远市水墨校园”和“清远美术教育联盟清师附小基地”,推动全校教育教学发展,极大提升了学校美誉度。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刘洋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王喜闯通讯员邵雅莉近日,清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灿坚、区委常委罗泽光、区政协副主席梁艳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