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路(走过,路过,不放过)
一排4种颜色的垃圾桶整齐摆放,服务区内流动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口号,环卫工人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拣垃圾……这是记者5日走进二广高速连山白沙服务区看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场景。(8月6日《清远日报》)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对于近年来备受“垃圾围城”困扰的清远来说,垃圾分类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必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我们可以添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区分不同的垃圾,向市民提供不同颜色的垃圾包装袋分装垃圾,但是要想改变部分市民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清远辖区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却可以为今后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从遇到的一些问题、困难中吸取教训。这样一来,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推进得更加迅速。就以这次媒体记者实体探访的二广高速连山白沙服务区为例,在垃圾分类方面有很多亮点可圈可点。
其一,按照垃圾分类标识使用相应颜色的垃圾袋。高速沿线所属服务区首批采购了红、蓝、绿、黑4种颜色共计20万个分类垃圾袋,分别对应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其二,对应着不同的垃圾袋,采购设置了同样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可以很方便让投放垃圾者知道自己手里的垃圾应该投放在哪个垃圾桶里面。其三,服务区内还有志愿者们向司乘人员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指引垃圾投放、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张等,同时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活动。
如果配备分类垃圾袋、垃圾桶算是一种硬件设施建设的话,那么服务区内的志愿者向经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司乘人员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垃圾分类投放,就算是一种软件建设。而这样的“软硬兼施”,才会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让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地。
开车经过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的清远市民都知道,现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以前大不一样,其设施越来越齐全,功能越来越强大,即便按照标准的设置,也会有客房、餐厅、超市、土特产店、卫生间、停车区、休息区、员工生活区等等,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活区”,完全可以说是对城市社区生活的一种模拟。那么在高速服务区推行垃圾分类,也就等于是模拟了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最后积累的经验,建立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城市当中去。
根据省交通厅统一安排,清远市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在12月底前实现高速服务区内部单位落实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以及由环卫等规范单位负责清运、处理等工作。到2020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努力构建服务区、商户、垃圾清运单位、旅客共建共治共享局面,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人人皆可为的“举手之劳”。
然而我们更加期待的,是这样的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更快地在清远市区全面推广。为此,我们可以多向上海、深圳等垃圾分类先行者们学习,看看它们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又有哪些弯路我们可以避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这对于清远的垃圾分类工作,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借这样的机会,笔者也想向广大清远市民发出呼吁,那就是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利己,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从改变原来不够文明的生活习惯开始而已。而一旦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就会让我们受益终生,乃至说通过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也会让我们的后代受益终生。
□赵京山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津通讯员/周建立)近日,连山县纪委监委以“恪守纪律,做一名廉洁自律的村(社区)干部”为主题,在县委党校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