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怡与母亲共住一间狭小的房间。
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徐洁怡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看着通知书上的小学教育专业,再转头看看已头发花白的母亲,她更加坚定了要在大学里学好专业课,以后当一名教师的决心。“当老师比较稳定,可以更好地照顾妈妈。”今年高考,徐洁怡被岭南师范学院录取。
父亲去世的时候,徐洁怡才4岁。十几年来,母亲一手把姐弟三人拉扯大。逐渐长大的徐洁怡把母亲的辛劳看在眼里,从七八岁起就默默地帮忙做家务、干农活。高考过后,徐洁怡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找了份暑期工,虽然工资低,但方便兼顾家里的农活。
母亲一手拉扯大姐弟三人
在清新区马岳村,徐洁怡一家仍住在上个世纪90年纪建的房子里。这栋两层半的小楼,布满岁月的痕迹。
徐洁怡的母亲曾锦容说,早年夫妻俩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卖力干活,省吃俭用,建了这栋房子。没想到,房子还没住几年,孩子父亲便患上癌症,医治半年后离世。家里三个孩子,当时姐姐尚未成年,徐洁怡年仅4岁,还有一个3岁的弟弟。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曾锦容瘦弱的肩膀上。
由于常年在户外劳作,曾锦容皮肤黝黑,眼角已爬上了皱纹。随着年纪渐长,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腰椎间盘突出让她难以再去做体力活,只好在家里料理两亩田地。“今年已经55岁了,很难再找到其他的工作。”提到家里的境况,她有点黯然。
幸而三个孩子都懂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曾锦容说,徐洁怡自小乖巧懂事,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能帮忙做不少家务和农活了。洗碗、扫地、摘花生……虽然这个小女儿平时话不多,但总会默默地帮忙,让她感觉很贴心。
多年来,徐洁怡与弟弟读书主要靠政府补助与公益基金的资助。今年高考结束后,徐洁怡便到离家不远处的一间鞋厂打工了。“走过去约半小时的路程,家里有什么事可以赶回来。”虽然工资只有一千多元,每天要工作约10小时,但是方便照顾家里。徐洁怡说,现在刚好是农忙时候,下班后回到家,还能帮母亲干些活。
父亲去世时,徐洁怡年纪尚幼。她坦言,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深。但是母亲的辛苦却从小就实实在在看在眼里。“妈妈太辛苦了,希望能帮她多一点。”
计划在大学里好好学习
今年高考,徐洁怡以465分的理科成绩被岭南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录取。收到录取信息那天,她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考试失利,她心里一直忐忑着,担心能否被自己的意向专业录取。
受到当老师的姐姐影响,她也想着跟随其后,当一名数学老师。如今姐姐已经出嫁,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徐洁怡希望毕业后能有份稳定的工作,让妈妈的日子好过一点。因此,姐妹俩达成共识,“当老师是比较好的职业选择。”
“上大学后,还是想先把学习学好。”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徐洁怡想得更多的是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高考的时候英语没考好,这让她有点介怀,“虽然大学是理科方向,还是想把英语学好。”她还想在上大学后找份兼职,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还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锻炼一下自己。
不过想到大学离家有点远,弟弟又还在读书很难顾及家里,徐洁怡又不由有点担心,也有点不舍,她看了一眼母亲,转过头说,“应该会想家吧。”
声音
2015年7月,清远日报推出改革改版两周年特别策划———“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以媒体为平台,报效清远,建设清远,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考得上却读不起的贫困学生顺利步入大学。带着蓝丝带“鼓励、关怀与爱”的初心,我们走到2019年夏天———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迎来第5届。
如果你是一名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入学困难,但只要你有求学的梦想,有上进的心,拨打本报电话报名,就有可能成为资助对象,助学金为每生5000元。如果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圆梦,请加入“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报名、咨询热线:15915110110、0763-3344110。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刘洋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刘洋许甜实习生吴基劲温清铃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李思靖实习生黄慧斯
本版统筹: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
新闻推荐
日前,清新区召开“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该区“数字政府”部分项目建设事项。清新区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