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讯特约记者卢志满通讯员陈晶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阳山县七拱镇火岗村聘请了2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成一支专职保洁队伍。每天,这20名保洁员分区域清运全村15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由此切实改变了全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带动了村容村貌提升。
火岗村的这一做法,也开启了七拱镇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新篇章,潭村村、隔坑村、岩口村、和平村、新圩村等纷纷成立专职保洁员队伍,护卫村庄的村容村貌。七拱镇在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上,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做法越来越成熟。
扶贫“造血”兼顾改善村容村貌
火岗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变化,发生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
2018年8月,作为省定贫困村的火岗村,开始探索扫清“脏乱差”的创新扶贫模式。该村聘请了2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成一支专职保洁队伍。20名保洁员分区域每天清运全村15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实行人员统一管理,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并接受群众监督。
在2018年阳山县人居环境考评中,火岗村获得考评组高度肯定,在众多村委会中获得高分。值得留意的是,这20名专职保洁员都是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筛选而来。为了切实保障扶贫保洁机制的有序运行,火岗村还突出抓好“三个落实”原则,即确保制度资金保障落实,充分利用七拱镇太阳能光伏扶贫项目收效红利资金,作为发放工资和奖金,确保扶贫专款专用;确保制度用品保障落实,为每名保洁员配备扫把、铁铲、垃圾装运推车等保洁工具;确保制度人员管理机制落实,通过公示形式在火岗村辖区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公开招聘,加强保洁人员上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按《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规定管理,提升保洁人员管理效率。
火岗村保洁制度的建立,不仅充分调动了有劳动力贫困户的积极性,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再就业,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带动其脱贫致富,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带动了村容村貌提升。
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写入《村规民约》
以火岗村为示范标杆,七拱镇其他村也纷纷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
2018年10月,潭村村成立了一支由12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当年12月,隔坑村成立了一支由26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塘坪村成立了一支由4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
2019年1月,岩口村成立了一支由12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当年5月,和平村成立了一支由20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
2019年7月,新圩村成立了一支由18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组成的保洁员队伍,并且配备了统一的保洁工具、保洁工作服,服装颜色鲜艳醒目。
据介绍,七拱镇将每名村级保洁员资料登记造册,同时实施动态化管理,优胜劣汰,培养保洁员爱岗敬业、认真工作的积极性。在保洁员实际工作中,七拱镇不断优化保洁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
基于当地实际,七拱镇还注意将保洁员甄选与扶贫相结合,增强当地贫困户“造血”功能,创新扶贫模式,并加强资金保障。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七拱镇也注重引导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理事会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加强日常巡查,强化常态化管理。
目前,在七拱镇各村,村级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已列入《村规民约》,各村制定了《村民保洁制度》并上墙,要求改变农村传统陋习,创造清新怡人的生活环境,使村庄整洁干净成为常态。
另据了解,目前七拱镇已组织全镇镇、村干部对镇区范围内17个行政村,200个自然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阳山县举办政务窗口服务礼仪提升培训班擦亮服务窗口 提升服务水平
阳山县举办政务窗口服务礼仪提升培训班。(清远日报特约通讯员张丽思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张丽思为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