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佛冈 > 正文

卢永根辞世,留下漫天稻花香 “布衣院士”用行动映照家国情怀,曾捐赠毕生积蓄880余万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9-08-15 12:06   http://www.kcqsx.com/


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右三为卢永根)。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小兰

实习生郑剑茂周泽双

8月12日4时41分,著名农业科学家卢永根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享年89岁。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收集水稻种质资源过万份,保存了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库。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他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一个身上仍留有传统风骨印迹的知识分子,他生前叮嘱家人,“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而就在两年前,他和妻子捐出了毕生积蓄880万元,还给自己办理了“遗体捐献”公证。

献身祖国科学事业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您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给卢永根的颁奖词,也是对他奉献的一生最好的诠释。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在这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中排行第四。1949年8月,卢永根考入私立岭南大学医学院,随后转入农学院,自此开始接触到自己一生的研究事业——农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在华南农学院里,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丁颖教授。丁颖早年留学日本学农,回国后在广州从事稻作研究,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卢永根因此和水稻遗传研究结缘,师从丁颖,开启一生水稻研究之路。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卢永根的座右铭之一。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极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家人的不解,“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是卢永根的回答。

一生选育新品水稻30多种

20世纪60年代,卢永根协助丁颖教授组织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各地区水稻引种、地方品种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964年丁颖逝世,卢永根回到华南农学院,继续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接手主持试验的总结和编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该书197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外,他还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后来逐渐扩充到1万多份,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据他的学生刘向东介绍,这个种质资源库,不仅学校的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也开放给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

卢永根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栽培稻的起源,首次建立了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证实了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他和学生一起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学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是卢永根毕生科研的命题。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广东、海南和江西。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难,要么在山区,要么在荒芜的沼泽地,有一次,已经70多岁的卢永根带队去清远佛冈一座荒山的山顶采集野生稻,山路崎岖,卢院士坚持寻找,最终找到了宝贵的野生稻。在山顶上,他对学生们说:“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你必须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一定要亲自察看现场,不能遗漏一丝一毫的细节。”

终生积蓄捐给教育事业

两年前,一则“87岁院士捐赠880万元积蓄”的消息“刷爆”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朋友圈。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由于每笔转账都需输密码、签名,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187万余元的存款,加上此前转账的693万余元,卢永根夫妇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后来,华农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党培养了我,我将个人财产捐给国家。”在捐赠后,卢永根只说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很多人不知道,在卢永根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家中陈设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副教授刘桂富说,老师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年近九旬的卢永根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夫妇俩自己打饭或做饭。

鞠躬尽瘁农业事,死而不已稻花香。卢永根的一生,用行动映照家国情怀,用爱国之志与奋斗之行,挺起了知识分子的脊梁。

新闻推荐

高岗结合“三清三拆”开展扫黑除恶宣传

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朱慧燕通讯员钟小嘉近日,高岗镇召开“三清三拆”加温会议,并结合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卢永根辞世,留下漫天稻花香 “布衣院士”用行动映照家国情怀,曾捐赠毕生积蓄880余万元)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