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九龙镇河头村桑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全镇种植面积约3000亩,是九龙镇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授课老师建议河头村依托桑芽菜产业打造农旅结合特色IP。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那么农村怎样才能为农业赋能,打造当地独特品牌?8月15日,由南方日报与碧桂园集团联合推出的“碧乡课程”走进了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和东华镇雅堂村,为当地村民讲解农村农业如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增长。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依托桑芽菜产业打造农旅结合特色IP
“最近几年,河头村桑芽菜发展初显成效,河头以"桑芽菜"产业为突破口进行农业深加工,发展桑叶茶、桑果酒等深加工产业。同时注重塑造桑芽菜形象,打造IP品牌。”在河头村,韶关市创农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省“领头雁”重点培训干部朱向飞对该村的桑芽菜产业提出建议。
河头村是省定贫困村,由省委办公厅和碧桂园集团共同帮扶。近年来,该村以桑叶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农户发展桑叶产业,成立英德市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产、供、销一条龙及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目前,九龙镇河头村桑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全镇种植面积约3000亩,年产量可达1500吨;按加工成品12元/斤计算,年产值达3600万元,是九龙镇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朱向飞说,当农业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就要注重打造品牌。如保证品质,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统一包装形象规格设计,融入英德传统的蚕桑文化等。另外,河头村以桑芽菜产业为核心,结合九龙旅游资源,发展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及休闲农业项目。“整个生态有山有水,有植物也要有动物。可以引进孔雀之类,小鸭子、小鸡等,吸引更多的亲子游。”
利用好古村落品牌
懂得“包装”农产品
在雅堂村,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硕士、广东掌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德坤则重点教授村民如何利用好“广东省古村落”这一称号,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雅堂村古村落历史最早可追溯到600多年前,该村的古屋展现着浓厚的客家文化,至今仍保留了12座客家民居,包括锅耳楼民居、四点金民居和石楼围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石楼围屋。今年3月,在广东工业大学的帮扶下,雅堂村成功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另外,扶贫工作队还主导组织该村22户贫困户成立“雅堂村雅丰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种植了73亩优质“雅堂大米”,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收入。
宋德坤表示,在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同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发展高毛利产品,如黄金百香果、树葡萄、福娜果等,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好古村落品牌。扶贫工作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组织农业高校专家到村里考察,引进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不是单纯提高价格,产品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包装"。”宋德坤也提到,雅堂村可以在大米基地里养殖禾花鱼,提高产品利用率;也可以策划一些农旅活动,如农耕丰收节,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雅堂村,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宋德坤建议,除了常住的村民,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外出读书务工的年轻人也要多从现代潮流的角度,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例如村里的特色文化可以打造一些文创产品,如客家围屋、红色文化等。多运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包装宣传,吸引游客留在村里消费。”
新闻推荐
英德探索构建“档案+数据库”知事识人体系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清远日报讯记者陶奇卢朝龙为构建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英德市探索“档案+数据库”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