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步伐正在加快,助推清城清新两区打造成清远“强中心”,加速清远“入珠融湾”步伐。图为连接清城清新两区的飞来湖公园。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9月23日,清远市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在清远高新区举行,8个项目签约落地。其中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高新区子项目预计今年底动工,2021年初建成投产。总投资300亿元的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拟分别在清远高新区、清城区、清新区选址建设,清新子项目已于今年2月率先动工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封顶。
自2014年提出清城区、清新区一体化发展以来,两区在产业互融、交通互联、公共服务互补等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清远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两区规划,对两区交界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统筹两区对接路网建设,统一规划公交线路,加快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向清新区适当倾斜,合理布局两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缩小两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随着商业、医疗、学校等公共资源在大市区范围更合理地配置,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步伐正在加快,助推两区打造成清远“强中心”,加速清远入珠融湾步伐。
●南方日报记者黄玉熹贺欢
抓项目
按下“强中心”建设加速键
随着两区一体化发展,有不少大项目开始落子清新。
去年8月,清远市政府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投资建设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位于清新区的子项目用地面积405亩,总投资100亿元,共建设八个单层厂房、一个园区等若干功能单体,同时按计划设立云计算实验室,研究云服务的相关产品。项目已于今年2月28日动工,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封顶。
7月底,清远高新区召开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高新区子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推动项目落地,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积极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清远市大数据产业推介会的举行,位于清远高新区的子项目也预计今年底动工,2021年初建成投产。
“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腾讯公司将清远作为华南云计算基地重点选址城市的主要因素,积极的招商环境和显著的运营成本优势是腾讯最终将华南云计算基地落户清远的重要原因。”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IDC平台部总经理钟远河表示,腾讯将助力清远的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做好清远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共建者”,共建清远“数字经济生态共同体”。
除了华南云计算基地,今年2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华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清远万方大数据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项目位于“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园区内,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60亩,预计2022年建成。项目致力于打造专业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评价考核平台,以及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大数据创新驱动科技园区和清远市科技创新名片。
强商业
打造商业中心凝聚发展合力
过去,清远市区消费力主要集中在以城市广场为核心的旧城传统商圈。从先锋中路到先锋东路,相距不足一公里,便云集了城市广场、锦绣清城、世纪荟三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规模总体量接近30万平方米。在超市方面,益华百货、大润发和沃尔玛汇聚于此。
“很多时候,我们逛街都选择去清城区,因为清新区只有一个步行街和一个美林广场,逛无可逛,商业体难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清新区市民周先生如是说。
“这样的布局显然不符合中心城区发展需要,”有业内人士指出,旧城片区商业体聚集,东城片区仅一个商业中心在建,“随着顺盈时代广场落地新城东片区,万达广场进驻飞来湖区块,辐射清城清新两区消费人群,旧城商圈的人流压力才有所缓解。”
中心城区商业中心该如何布局?如何将凝聚商业发展合力,推动清城、清新一体化发展?
今年2月,清远市政府批复同意《清远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各个片区的商业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
《规划》将旧城商圈及燕湖新城商圈定位为城市商业中心,打造旧城高端商贸核心区和燕湖新城商务商贸核心区。明确提出旧城商业区在规划期内以优化提升为主,不再新增大型商业设施。燕湖新城城市商业中心是城市未来商业建设的核心区域,定位为集品质消费、商务办公、金融、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型商业中心,是城市现代商业名片。
根据《规划》,清新区打造太和副城市商业中心,东部以美林广场为主要依托,重点发展超市、品牌专卖店、大中型餐饮和休闲服务网点;西部以滨江路和清新步行街为主要依托,重点发展日用百货、生活服务、中小型餐饮等网点;在区政府南部区域新建1至2处商业综合体,打造府前路商业通道,将商业中心东西两头串联起来。
重交通
规划预留通道加快无缝对接
目前,由新城前往清新主要有两条路径:姐妹桥—桥北路—清和大道和凤城大桥—凤翔北路—清和大道。但每逢早晚高峰及节假日,这两条道路都不堪负荷。
市民冯先生在新城一家公司上班,家住黄坑。“下班之后,会约朋友去旧城吃饭,然后再开车回家,”冯先生吐槽,市区17时至19时的路况一般都很拥堵。
冯先生开车回家的路线是从北江二路过姐妹桥,然后走先锋路到达城市广场,路程约5公里。途中在凤翔大道和人民路路口要等两轮红绿灯才能通过,从凤翔大道到北江二路,转弯车辆较多,也需耐心等待。北江二路的交通状况相对好一点,除了等待红绿灯,都可缓慢行驶。
“先锋路在晚高峰最为拥堵,”冯先生说,从桥北路转入先锋路就开始堵车,一直堵到曙光路。当到达城市广场的时候,“已经用了40多分钟,如果不绕行旧城,直接从桥北路回家,差不多也要50分钟。”
为了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去年9月,清远市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广清和清连高速连接线工程)正式建成,并向社会开放通车。这标志着广清高速与清连高速实现无缝对接,从广州北上“三连一阳”地区和湖南,只需10分钟便可穿越清远城区。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加快清城区、清新区交通互通。
对于两区存在的交通难题,在去年的清远市两会上,市政协清城工作组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尽快完善清城、清新的两区交通道路连接线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称,随着大市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两地的人流、物流往来频繁,清城区与清新区一体化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两区交通连接却出现不少问题。市政协清新工作组提交的《关于推进清城与清新联通路网建设的建议》中建议,加快推进环城北路道路工程的建设。
为打破两区融合交通瓶颈问题,清远市相关部门已经有了规划。《清远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及《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两区交通一体化为目标,已充分考虑清城区、清新区的交通对接,规划预留多条通道。
城西大道、桥北路、附城大道为联系清城区、清新区的干线性道路,在其他城市道路(如旅游大道、中宿路、虎头岭路)未建成通车前,可通过改造或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对城西大道(清新段)按规划红线宽度(70米)进行断面改造,取消部分中央掉头开口,减少与支路、小区路的互通开口等措施。
此外,与凤翔北路、黄腾峡大道相连并通往清新区的中宿路、松苏岭路(即东城大道东路)等道路,已设定道路工程设计方案,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施工建设。
融教育
两区中职学校实现一体化招生
至2018年底,清城区有38所学校与广东省名校(园)签订深度结对帮扶协议,其中与越秀区签订协议的学校有27所、与省内名校结对的学校有11所。广清教育对口帮扶工作覆盖全区84所学校(幼儿园),实现区直中小学、幼儿园,街镇一中一小、幼儿园结对全覆盖。
早在2015年,广州六中便与清新区一中在教育科研、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2017年,广州市执信中学结对帮扶清新区凤霞中学;2018年,清新区继续深化广清教育合作与交流,主动加强与广州花都的对接联系,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
相对于各自与广州中小学校加速对接,清城区和清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却较少。为了打破两区教育的壁垒,2018年,清远市教育局推动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实行中心两区中职学校一体化招生,即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在区域内开放招生。
社会各界也为两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献计献策。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撰写的《关于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清城清新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中提到,在两区教育一体化方面,建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和基础教育学校,保障两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尽快实现两区小学入学条件基本一致。
同时,大力推进市区校际之间、城乡校际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建立两区教育教学资源互联互通机制。发挥清城区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特色办学等方面,带动清新区内学校发展,缩小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市区教育更加优质化、特色化。
清新区委党校副校长张焕岚也曾建议,两区要加快教育事业融合,将清新区现所管公办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全部纳入市统一管理。
■见证者说
滩涂地变休闲公园
七座大桥横跨北江
如今,一江两岸,是清城市民休闲散步、运动健身的好去处,江滨公园、龙马广场、凤城文化体育公园等点缀其间,早已不见往日的一片片滩涂地。
“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江两岸的变化,尤其是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变化。”1976年,清城区退休老干部洪姨开始在原清远县相关部门工作,亲眼见证清远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她说,在工作之初,原清远县仅有一个篮球场,在现南门口十字路口处。1976年正式加入单位之后,就住进了集体宿舍,地址位于现在的沃尔玛附近,“上世纪70年代末,清远修建了第一个游泳池,就在工作单位附近,到1988年,清远才建成第一个击剑房。”
1996年,洪姨搬到靠近江边的地方居住。“当年搬家的时候,一江两岸都比较荒芜,也只有一座大桥连接两岸,市民过江主要依靠渡轮,江南的码头在龙马广场,江北的码头在御水龙庭附近。当年清远最火的地区就是现在的上、下廓街,南门街一带。”
二十余年间,“沿江而下,北江上已经架起7座大桥,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出行十分方便。”她说,以前去广州,先坐轮渡,再坐车,到了广州还要换公交,特别麻烦。现在直接坐滴滴,“从家楼下打车去广州,直达目的地;从广州回清远,直接到家门口,又便宜又方便。”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刘洋通讯员周雪英笔墨言志,丹青传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清城区文联、清城区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