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英德 > 正文

科技创新:工匠精神传承“千年味道” 英德1200年古老茶区焕发活力,打造智慧生态茶园3.0版本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0-15 06:42   http://www.kcqsx.com/


目前英德95%以上的茶园都是生态茶园。图为英德市石门山茶园。曾亮超摄

智慧生态茶园建设使原本单一的防治手段升级为综合防治。焦莹摄

英九庄园的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一屏掌控制茶全过程。陈咏怀摄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在位于英德市英红镇的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园内,智能虫害防治设备正在持续运作,公司副总经理黄文定坐在办公室里,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实时掌握茶田的土壤、水肥等相关数据。

这一幕是英德智慧生态茶园建设的生动注脚。在英德省级红茶产业园的建设规划下,将有7家茶园安装智能虫害防治终端设备,通过“水肥一体化+气象预报+病虫害监测+安全监控溯源”的农业“云平台”,实现茶园现代化管理。

作为有着1200年种茶史的古老茶区,在坚守那杯“英德味道”的同时,英德不断谋求茶叶种植技术创新。纵观英德红茶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当家品种英红九号的诞生,还是智慧茶园的建设,或是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茶厂和多茶类开发……英德始终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着红茶产业发展。正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科所所长操君喜所言,英红九号作为红茶后起之秀,科技创新是关键。

●文:南方日报记者焦莹

通讯员张涓涓黄慧馨

创新发力

填补大叶种茶高档红茶空白

英德山清水秀,茶区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大多数呈酸性,PH值在4.5—5.5之间,十分适宜茶树的成长。目前,该市茶园面积13.2万亩,其中超10万亩是英红九号。事实上,英红九号作为英德红茶的当家品种,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科技”的烙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响应国家出口创汇的战略需要,“适宜种茶”的英德从云南引进大叶种群体,大力发展茶种培育、茶树良种种植、茶园高标准建设和茶叶深加工。

“当时在这里试验的有20多个品种,它们外形各种各样、品质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一,最终"英茶17号"因产量高、抗虫性强、品质优良脱颖而出。”省茶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茶科所地处英红镇,1964年科技人员将入选的单株命名为英红系列,其中英茶17号重新定为英红九号。

据悉,英红九号品种的选育过程共经历了初步筛选、系统研究和繁育推广三个阶段。在系统研究阶段,英红九号被种到广东省内多地进行区域性试验,鉴定其形态特征特性、产量、品质生化成分、适制性等指标系统,1988年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与此同时,一大批初、精制合一的大型机械化红茶生产企业及半机械化的青、绿茶企业也相继建成。

“当时,英德不仅有专业科研机构茶科所,还有中南茶叶学校和茶叶机械制作厂。”“中国制茶大师”、英德红茶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袁学培表示,除了英德红茶品种的培育,在制茶工艺上,英德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袁学培举例道,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四个环节。初时的萎凋,是以2米一条的杉树木板和尼龙网做成,隔20厘米高度铺一层鲜叶,每平方米只能铺2斤多,而且是通过自然风萎凋。1964年,由茶叶机械制作厂研制的半机械化茶叶萎凋槽问世,“茶青经萎凋槽下的风机吹过后,含水分相对均匀、鲜爽度较好,而且萎凋时间可缩短近三倍”。

袁学培称,此后,转子揉切机、全国首条红碎茶初制机械联装的生产流水线等各类加工机械在英德陆续研制成功。其中,转子揉切机不仅实现了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国内各红茶产区得到广泛应用。

“为填补大叶种茶没有高档红茶的空白,1980年代后期,茶科所的科研人员还利用英红九号单芽成功研制出"金毫茶",被列为广东省级、国家级重点科技新产品,成果也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省茶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英红九号的诞生,可以说是几代科学家近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接力相传的结果,更是整个英德红茶产业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转型升级

打造智慧生态茶园3.0版本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在英德,大力发展生态茶、安全茶也成为行业共识。

“英德红茶有着先天的品种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比如英红九号抗虫性较强,英德茶园也多在小盆地、丘陵地带,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环境可以斩断茶园之间病虫害相互传染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英德的茶园就不会爆发虫害。”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茶叶股股长郭满华坦言,多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一直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在省茶科所的示范带动下着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什么是生态茶园?就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配置生物种类,综合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环境优美,茶叶安全优质,生态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强的茶园。简单而言,就是有花有果也有病虫害,就是不打一滴化学农药。

“目前英德95%以上的茶园都是生态茶园,长期坚持不打农药。”郭满华告诉记者,2018年12月《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标准》正式实施,广东茶产业联盟推动开展了首批广东生态茶园认证工作,德高信、鸿雁茶业、八百秀才茶业、龙润农业、英红农夫生态科技茶业等5家英德茶企成功入选广东首批生态茶园,涉及园茶面积超1万亩。英德也是全省入选茶企最多的县(县级市)。

“如果说生态茶园建设是英德茶行业发展的2.0版本,那么英德目前正在试点打造的智慧生态茶园就升级到了3.0版本。”据郭满华介绍,2018年6月,英德市成功申报创建省级红茶产业园,其规划范围由英红、横石塘、石牯塘、石灰铺等四镇组成,总面积1018.76平方公里。该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园+科技”模式,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力量,打造省级红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智慧生态茶园建设是英德红茶产业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在园区范围内茶园试点安装生物信息对抗站,实现对茶树病虫害的监控预防,逐步构建起产业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茶园的可视化、动态监测管理。

据郭满华介绍,首批智慧生态茶园英九庄园、旗山正红、积庆里、创美、石门山、英州红、茶科所等7家茶企已完成智能虫害防治终端设备的安装,并投入运行,直接覆盖茶园面积共1000亩,并作用影响周边茶园超1万亩;第二批英德市一鑫绿色农业、福缘茶业、杯杯红茶业、骅英农业、茗谦茶业、红星茶业、五岭茶韵茶业、三圣岩茶业等8家茶企也完成了终端设备的安装,投入试运行。

记者在英九庄园看到,茶园内每隔一段距离就竖立着一组银灰色的金属装置,持续发出轻微的声响,且不时交替闪烁着蓝红绿三种颜色的光。“白天主要靠声设备,它发出的声音是白噪音,跟大自然声音接近,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夜间则靠光设备,散发出的光线在刺激虫类感官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一定光合作用。”负责实施智慧生态茶园建设示范项目的北京司雷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子俊介绍向记者介绍,总而言之,这个系统是运用声光电的综合效应达到防控茶园虫害的目的,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发展绿色食品领域的最新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茶树生长情况以及虫口变化,统计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判,管理者足不出户就能对茶园"望闻问切",并做出相应处理。”张子俊告诉记者,比如假眼小绿叶蝉是中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年发生9—12代。虫卵散产于茶树绿色嫩茎皮层内,多栖于叶背,茶农即使喷洒农药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系统却可以针对小绿叶蝉对声光的敏感特性,以声光电效应影响它的情绪,扰乱其作息规律,削弱甚至阻断其繁殖链,最终避免大规模爆发。

郭满华告诉记者,智慧生态茶园建设就是要从单一的防治手段升级到综合防治,根据不同茶园的土壤、地理位置、气象信息、季节等因素,给茶企提供全程的、整体的解决方案,“这应该是现代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引领

中央智能茶厂保证标准“英德味道”

科技对英德红茶的引领作用,不仅局限于种植源头。在制茶工艺环节,不少茶企也在求新求变。其中,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在了行业领先位置。

9月12日,在英九庄园的中央智能茶厂内,“英红九号红条茶智能化生产线”正在运行,全封闭的无尘车间仅有数名工人,茶叶制作每个环节的相关数据和曲线图都清晰显示在几块显示屏上。

“我们的生产车间有5000多平方米,日处理茶青能力超过3000斤,但车间里一共只需8人,这套数控化的制茶设备,可以实现一屏掌控制茶全过程。”黄文定指着其中一块显示屏举例道,比如在揉捻环节,下料的次数、重量和揉捻时间、压力;萎凋环节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全部都有显示。

据介绍,2017年,英九庄园投入近千万元建成全国第一条“英红九号红条茶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并联合省茶科所共同成立“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中心”。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保消费者品尝到的每一杯英德红茶,都有着稳定的品质和味道,不受加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黄文定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相继研发出1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后,终于让这位特殊的“制茶大师”在英德上岗。

中央智能茶厂的诞生,使得千百年来的英德红茶生产加工,首次实现了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

“智能化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用科技做标准化建设。”黄文定表示,制茶过程中,选用什么样的程序和参数,由技术人员做判断和设定,每一次的数据都会被录入系统,累计足够多的大数据后,再进行建模分析,最终定出一个最优方案。“每个数据都跟具体茶叶批次绑定,所以我们这条生产线也是持续改进和不断变化的,每天可能产生上百条参数,如果靠人工很难摸清其中规律”。

黄文定坦言,人工制茶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即便是制茶大师亲自上阵,也很难确保每一杯英德红茶的品质和口味完全一致,这也是传统制茶工艺的“痛点”所在。“茶是传统产品,但种茶、制茶不能光守传统”,在仅凭经验之外,还需要一套科学化的制作标准,要靠智能设备把工人的经验转化为数据,实现精准控制,有效稳定茶叶的品质。

作为英德红茶产业园红茶区域化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之一,目前,英九庄园正积极践行“科技,让改变发生”这一理念,致力打造成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好的红条茶智能茶厂,并以“1+N”产业服务平台(一个中央加工区、N个区域加工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小微企业、种植户,满足其对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加工技术服务的集约化,提高运作效率。

■英德红茶科技创新大事记

●1961年

“英红九号”因品质优良、产量高,从大叶群体22棵无性系单株中脱颖而出

●1962年

红旗茶厂(原名坑口咀茶厂)成功研制全国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

●1964年

茶叶萎凋槽问世

●1970年

国内第一台红碎茶转子揉切机成功研制

●1971年

全国首条红碎茶初制机械联装生产线在红旗茶厂建成

●1983年

全国首个红碎茶自动化空调发酵车间在红旗茶厂建成

●1990年

广东省级、国家级重点科技新产品——“金毫茶”投入市场,填补了国内大叶种名茶空白

●2008年

国内第一条红条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研发成功,英红九号条形红茶也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新产品

●2016年

“英红九号”茶树种子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历时33天

●2016年

不含咖啡碱的可可茶首次问世

●2017年

全国第一条“英红九号红条茶智能化生产线”在英九庄园正式运行,英德红茶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加工

●2018年

英德市成功申报创建省级红茶产业园,以“产业园+科技”模式,打造省级红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2019年

英德14家茶园打造智慧生态茶园

■相关

“多姿多味”的

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饮料、红茶曲奇、“英红九号+各类鲜花”……搭上“科技”快车的英德红茶正迎来新的变革。近年来,英德不少茶企大胆谋求创新,通过精心开发各种茶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2011年创立的英德市老茶园食品公司位于石灰铺镇,其茶园虽然只有200亩,但公司老板丘少敏却不简单,他是英德红茶奠基人袁学培以正式仪式招收的首个徒弟。

邱少敏不仅继承了师傅的制茶技艺,更努力学习其“工匠精神”。在丘少敏看来,做好英德红茶虽然是立足之本,但他也鼓励英德茶叶向多元化发展,“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一个延展或延伸,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做到这点,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除了工艺,丘少敏还大胆尝试销售模式创新。五年前,老茶园食品公司率先开放茶叶的“私人订制”。前提是定制的茶叶必须受到监管,由公司来把好产品包装和生产关,保证茶叶质量。

此外,英九庄园、八百秀才等一批茶企也在定制茶方面有着不小收获。“我们可以根据某家企业要求的口味来制茶,比如发酵轻一点、重一点,口感浓一点、淡一点,香型要兰花香或是茉莉花香等”,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总经理邱志勇表示,“从技术层面,这些要求都可以研究解决”。

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推出的茶饼也取得不错成绩,2017年卖出近8万饼,总重量超过5万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茶饼的制作工艺中前期的揉捻、萎凋环节与此前一致,只是在烘干后,茶饼被压缩开始慢慢氧化和发酵,“但就是这一步之差,可以使茶饼比传统红茶的保存时间更长,而且时间越长滋味越浓郁。”

据悉,在即将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英德红茶文化节上,将发布英德红茶珍品——可可茶,它是英德红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突破之作。

拥有可可茶品种权的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文表示,喝茶虽然有益身心健康,但因茶叶中含有咖啡碱,部分人喝茶会影响睡眠。可可茶的诞生无疑可为这类人群带来“福音”。

2018年5月,可可茶加工标准成形,参展广东省茶叶产业大会,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在本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可可茶将首次官方发布。”李高文表示,目前,可可茶虽然只种植了100亩,但其作为一种新型特色茶树资源,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茶叶品种,更为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圈定了一个不容争抢的专属领域。

好山好水出好茶。英德作为广东红茶主产区之一,茶香已在英州大地上萦绕了千年。为了那一杯“英德味道”,一代又一代英德茶人积极探索和努力创新。

新闻推荐

秋风起这些温泉新鲜热辣泡

从化温泉从化马场享受温泉疗愈三人醴泉池住树屋,体验野趣。树上温泉英德疍家渔船英德河鲜十月开始,温泉景区陆续进入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创新:工匠精神传承“千年味道” 英德1200年古老茶区焕发活力,打造智慧生态茶园3.0版本)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