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平时那个虚弱的陈永健就“消失”了。
“老师,我还能回到母校听你讲一节课吗?就一节,可以吗?”粤北山区清远市清新区有这么一位教师,经常收到曾经带过的学生给他发来类似的讯息。这位老师,既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暖心“大哥哥”,他就是龙颈镇河洞学校教师陈永健。
陈永健是一名“特殊”教师,患有罕见的克罗恩病。从教8年来,他心系山区留守学生的教育,靠着营养液和营养粉坚守在三尺讲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发展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个人力量。就在上月,陈永健被评为了2019年清新区“最美教师”。
子承父业坚守山区教育事业
陈永健的父亲是一名山区教师,受父亲影响,自幼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2011年大学毕业后,陈永健毅然回到清远,进入清新区龙颈镇河洞学校,担任九年级化学老师。
梦想的征程刚启动,无奈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陈永健因为长期腹痛住进了医院,人一下子从一百多斤消瘦成八十六斤,却怎样都查不出病因。两年后,腹痛再次发作,陈永健最终被确诊出患有罕见的克罗恩病,暂时无法根治。
“那段时间,我曾想过放弃,但每当想到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我就有太多的不舍。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决心跟病魔搏斗。”陈永健告诉笔者,他的病情不能正常饮食,每天只能依靠营养粉和营养液重回讲堂,一边教学一边治疗,“我想只要我还能活一天,我也要坚持下去,就算要倒也只能倒在这三尺讲台上”。
凭借着毅力,走上讲台,平时那个虚弱的陈永健就“消失”了。在课堂上,陈永健总是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病人,面对学生滔滔不绝地讲授,有时还忘记了喝营养液。
“九年级是毕业班,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紧张的,我也曾经想过调到其他年级任教,但始终放不下化学、放不下毕业班。”陈永健如是说,因为自己是学化学的,多年一直从事化学教学,认为带毕业班是他一个自我挑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我希望我能看着我的学生升上更高一级的学校”。
择一事终一生。陈永健表示,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一生一世做下去,坚守住这个平凡的岗位。笔者了解到,过去8年里,陈永健曾获得过清新区中考突出贡献奖4次,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他所带的整个年级的化学平均分位列清新区全区第一。
心系“留守学生”的教育
即便是身体抱恙,但面对山区的孩子,陈永健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陈永健告诉笔者,山区的教学工作是艰苦的,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浓浓的爱心,因为山区中学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其中大部分又是留守学生,班主任要承担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
“老师,某某同学发烧了,某某同学生病了。”作为班主任的陈永健,很多个夜晚遇到学生半夜敲门,他或冒着严寒,或冒着大雨,在漆黑的路上,送学生上卫生院,哄学生打针,为学生煎药……
陈永健表示,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这部分学生长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造成他们生活习惯差,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要加倍用心。
据陈永健的同事介绍,每当接手新一届的学生,他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性格爱好等,尤其是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会经常找学生谈心,甚至深入家访,或从学生身边人口中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打球,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
笔者了解到,陈永健对学生的好,同学们都牢记在心,即使毕业多年,他们也会常常回到家乡,看望陈老师。“老师,我还能回到河洞听你讲一节课吗?就一节,可以吗?”类似毕业学生发来的讯息,陈永健时常收到。
陈永健说,每当收到毕业生发来的信息,他会很兴奋,“从他们的讯息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依恋及关心和感激之情,令我十分感动,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贺欢
通讯员李茜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胡艺仪黄伟业)近日,清新区市民陆先生丢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多个重要证件和千元现金,正当他着急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