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认真地搭线。
陈咏怀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10月27日,广东省第八届创意机器人大赛在省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及港澳地区的322支队伍参加比赛。其中,英德市第一小学初中部4名参赛选手通过创作多种实用性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自动小车,荣获基础初中组一等奖,指导老师陈笔锋获优秀指导园丁奖。
集科技与实用于一体
据悉,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未来都市生活——无人驾驶车”,分为基础小学组、基础初中组、基础高中组和编程组,共有粤港澳三地的1000多名中小学生报名参赛。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在150分钟内,利用红外传感器、逻辑门芯片等分立元器件,设计和制作无人驾驶车,在模拟的城市道路中,实现沿车道行驶、过红绿灯、避开禁行区域、过闸机、停车入库等基础功能。除了功能竞赛,还比拼作品创意外观,参赛选手畅想未来交通情景和汽车设计概念。
陆世斌、陈梓逸、黄丽园、詹家惠是英德市第一小学初中部的学生,他们的参赛作品是“高科技自动小车”。“这个作品我们构思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以高科技、实用性入手创作。”队员黄丽园告诉记者,他们创作的无人驾驶小车有诸多功能,如在车顶安装雨滴传感器,当下雨时会自动启动雨刮;车顶前部有光敏传感器,当周围光线不足时可自动打开车灯;车内有温度传感器,当车内温度过高会自动打开里面的小风扇……此外还有自动刹车语音提示、自动火灾报警、自功左右灯等功能。
指导老师陈笔锋说,4位学生的作品在省港粤32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创意赛排名第六,功能分满分。“现场大多数作品的外观都是手工拼接制作的,而我们的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让不少评委眼前一亮,评价我们的作品实用性很强,科技含量高。”
最终,英德一小的参赛作品在大赛中荣获基础初中组一等奖,并被广东科学中心收藏展示。
以科技激发学生思维潜力
据英德市第一小学校长李雪介绍,自2016年学校扩建以来,学校树立起科技兴校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打造“智慧校园”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科普教育的投入,扎实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培养。如设立科技室、创客工作室、科学馆、开展3D打印课程等,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我们计划以"机器人""3D打印""科学幻想画"、"生命科学"等科技项目为学校特色项目,发挥我校特色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英德市科技项目的发展。”
陆世斌是该校八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学校浓厚的科学氛围让他成为了一个科学爱好者,课余时间经常与科技老师共同研究“机器人”、“3D打印”等相关创作或课题。“通过各种编程,然后将自己的设想传输到机器人身上,来验证是否可行,这种过程让我十分有成就感。”如今,陆世斌经常从网上买材料,创作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李雪表示,近年来,学校也多次开展相关科学技术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理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这种活动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他们敢想敢做,而且科学技术也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新闻推荐
连樟村步入智能绿色电网新时代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打赢脱贫攻坚战
碧桂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大棚里使用采摘车工作。清远供电局建设光伏发电,促进连樟村绿色发展,守护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