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社区为单位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贺欢摄
“社区里的生活配套设施地点位置在指引图上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咨询他人了。”11月27日,在清新区玄真社区正在查看“15分钟生活圈”指引图的社区居民黄大爷如是说,“有了指引图,去哪儿都方便了”。
打造“15分钟生活圈”,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必要需求,也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记者从清新区获悉,近年来,该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社区为单位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以此增进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步行15分钟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所谓“15分钟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大到社保、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理发,都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清新区构建了美林广场商业圈,满足了居民的购物消费需求;完善了农贸市场配套,持续对市场周边环境整治,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市场环境;升级改造了9个社区体育公园,成为了居民体育休闲好去处;升级了图书馆,并在社区配备“智慧书屋”,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扩建了清新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医疗卫生综合实力提升,为居民实现了家门口看病……
如今,在清新区中心城区,居民在出行15分钟步行距离的社区生活圈基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现在菜市场5分钟就可以走到,每天早上买完菜,做完家务活后,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看看书,了解国家大小事、学习健康知识,一天的生活很丰富。”向群社区60岁陈老太开心地说。
据了解,为了给社区提供更加便利、便捷的生活服务指引,近期,清新区还绘制了社区“15分钟生活圈”指引图,将其悬挂在各社区门口以及辖区内重点小区,同时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户宣传的契机,将“15分钟生活圈”指引图手册送至居民家中。
清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重点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社区文化实施、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等重点设施,全面构建更为完善的社区“15分钟生活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让居民就近享受生活服务构建便捷宜居家园
西河社区东至玄真路,西至清新大道,南至城北客运站,北至清和大道,辖区内拥有常住人口超5万。27日,记者在该社区看到“15分钟生活圈”指引图,衣食住行服务一应俱全,社区居民可就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
根据指引图,记者留意到,该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拥有清新区最大的客运站——城北汽车客运站,可便捷通往广州市、清远市各县区、清新区各镇;拥有清新区最大的体育休闲广场——清新体育馆及广场,每日清晨或傍晚,人流如织;拥有清新区最大的医疗机构——清新区人民医院,可在家门口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除此之外,该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还分布有12所幼儿园、2所小学、2大肉菜市场、5家医疗机构、6家大型银行。
“社区不大,路也不远,可去处多。”家住清新区凯旋城的禤阿姨表示,除了学校、公园、消费场所外,自家所在的西河社区还紧邻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清远市城北汽车客运站,无论是看病还是出行,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
“正因为我们社区不大,15分钟生活圈反而能覆盖更大的城市范围和更多的功能场所。”西河社区的工作人员罗显耀说。
据介绍,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便民利民服务,该社区还配置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志愿服务站、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图书(电子)阅览室、社区家长学校、党员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活动室。
南方日报记者贺欢通讯员黄志坚
■基层声音
向群社区居民陈和娣:
“现在购物
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家住笔架路的陈和娣说,以前,社区周边的商业不够完善,购物消费基本上要跑到清城区城市广场一带,现在,走5分钟的路程便可达美林广场商业圈,这里既有卖衣服的又有超市还有吃饭的好去处,关键是环境高档、舒适。“每逢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逛逛商场、逛逛超市、吃吃饭,生活还是很惬意的。”陈和娣说。
玄真社区居民廖美珍:
“在社区服务中心
很有归属感”
玄真社区服务中心是每天必去的地方。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70岁高龄的廖美珍拓宽了她的朋友圈,在这里时常与社区其他的老人们聊聊家常、玩玩小游戏,这让她的老年生活不再孤单。“在这里我有很多朋友,很有归属感。”廖美珍说,在社区服务中心还有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有关活动还能学到很多健康养生的知识。
新闻推荐
清远市要求年前按时按质完成见义勇为组织改革转制工作 清城区见义勇为协会率先揭牌成立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玉熹通讯员/罗欢)11月20日上午,清远市清城区见义勇为协会揭牌成立。当天还举行清远市见义勇为组织改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