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二中医院的医生下乡义诊为村民做体检和中医诊疗。
■陈记友退休后,在邻村租山地种起了油茶,同时在荒山上建起了百亩“花海”,带着全村人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帮助改善居住环境,确保适龄子女不因贫辍学。
■曹屋村建起了惠民文化室。
■李屋村村民享受阳光。
@扶贫概况
■采写:新快报记者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孙毅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家乡好。”在连州市松柏村委会水路田村,坐在自家门前剥油茶果的陈记友,从百亩“花海”谈到千亩油茶,瓜果香里说丰年,为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自豪,从未对当初回家的抉择感到后悔。
跟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驻松柏村扶贫工作队的足迹,新快报记者走访这个省定贫困村,见到了不止一个“陈记友”,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浮现“上下用心,惟农是务”的画面。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堪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生动实践。
6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位于连州市龙坪镇东部的松柏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户籍村民654户2503人,17个村民小组。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55人。
2016年4月,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帮扶松柏村(2018年10月后由省农业农村厅帮扶)以来,三年帮扶总投入3083.4万元(财政资金174万元、行业资金2039.4万元、自筹和社会资金870万元)。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提高基层党建、帮扶能力、帮扶实效、脱贫质量上下足功夫,切实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和产业帮扶项目落地,发展水晶梨、柑橘、杨梅、猕猴桃、连州菜心和乡村旅游等项目,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6万增至8万元,2019年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30元增至8400元以上,目前6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按程序申请退出。
追梦人:扮靓一河两岸,曹屋村“破茧化蝶”
150年的乌桕、200年的枫杨,“300岁”的榔榆……沿着一条在水晶梨园、蔬菜大棚之间蜿蜒起伏的大道进入曹屋村,一河两岸的纯美风光令人眼前一亮。在河边休闲广场上,动辄一二百年的古树亭亭如盖,相映成趣。
“2016年整治一河两岸,工作队就建议我们要做好古树的保护。”曹屋村村长曹卫星说,长约1.5公里的河段经过升级改造,现在形成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河堤公园,不但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而且吸引了企业来这里投资建设。
这个后来的广东生态文明村,能够实现“破茧化蝶”的蜕变,要从曹卫星被选为村长说起。此前,他在连州事业有成,是全村200多人眼中的“能人”。2013年,“村民选我当村长,我还在连州市,不知道这回事。”大家的信任打动了他,于是,他回来挑起了这个担子。
在他看来,曹屋村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很好,但建设和发展滞后。很快,进村的道路从原来的4米增至6米有余;村口的小桥从2米拓宽到5.5米;晒谷场变成了农家乐、篮球场……在新建的村文化室附近,竖着“不乱扔垃圾,不焚烧垃圾”等“乡村文明十二条”宣传牌,绕过文化室,山间景观小道和后山公园会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他带着乡亲一边建设美丽乡村,一边在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观光上做起了文章。杂草丛生的山坡,种下了100亩水晶梨,“今年卖果已经收支平衡,明年就可以赚钱了。”他说,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引进企业建设蔬菜、茶叶基地,为村民们实现就业、增收。他还透露,有一家大企业项目将落户,计划总投资达数亿元。
“绿水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让村民看到了曙光。“两亩多地租给企业种菜种茶。”在贫困户曹木有家,他说,每年除了收租金,妻子还能到菜园茶园干活,增加一些收入。他由于行动不便,守在家里照顾80多岁的父亲和一个患病的儿子。
今年10月,驻村工作队还发放1100只鸡苗给15户贫困户养殖,其中50只发给曹木有家,计划年底收购,增加贫困户收入。“不是他们(驻村工作队)来了,连吃饭都成问题。”他眼眶红红地说。
驻村工作队队员付强介绍道,在松柏村,因残、因病致贫是贫困户致贫的两个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因缺劳力致贫和因学致贫现象。
贫困户曹珍明及其妻子,在他大嫂陈丽群的印象中,两人“连钱都不认识”,更谈不上照顾两个孩子。虽说他家有生活保障,但孩子到龙坪镇上上学时,几乎靠70多岁的奶奶一人照料。为此,陈大姐在镇上租了房子,方便老人照顾小孩,“尽最大的努力,让子女读书。”
“没有他哥嫂帮忙撑着,这个家真的不敢想象。”付强说,针对这一户实际情况和需求,工作队正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单位,帮扶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并做好教育补助的落实,确保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
下转T07版
新闻推荐
销毁一批假冒伪劣产品本次行动组织销毁啤酒、红牛、鸡全翼冷冻鸡翅、保健品、走私石榴、鸡脚猪肚、花生油、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