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庆村的散步小道。清远日报讯黑底化的村道与乡道相连,硬底化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文化活动室正前方的停车场,车辆有序停放,哪怕是一辆拖拉机,也在停车位内;村道两旁的绿化带内,几株绿化树开了紫红色的花;一条散步小道,护栏看着舒服……
12月11日上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省洞村委会新庆自然村,映入眼帘的这个小山村,青山绿水映照下,显得宁静、和谐、美丽;村居墙壁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等墙绘,凸显美丽乡村美在表面的同时,更加注重村民的精神美丽。
新庆目前是美丽乡村中的特色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旱厕、牛栏、猪舍、杂物间林立,垃圾乱放,巷道泥泞。是什么让这个小山村变成了今天的模样?这得益于党建引领,党群发力,用党支部的“帆”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船”。
对比的反差触动了党支部的神经
新庆村距离小三江镇政府所在地不到5公里,全村45户213人,拥有耕地面积159亩、林地面积4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一年不到两千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韦建华说,村里穷,之前党支部从没想过要把村子建设漂亮一点,“没钱,不敢做。”
改变来源于2015年。那一年,全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全面铺开,连山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涌现出了太保镇黑山村、永和镇蒙洞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的典范。省洞村党总支书记韦周良和村委会主任韦定福带着全村的党员干部和各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以及村民代表外出参观黑山、蒙洞等村的美丽乡村成效。
这种参观学习从连山随后延伸到了阳山、英德、连州等地。先后多次参观学习,对韦建华为书记的新庆村党支部触动很大。“特别是蒙洞村,那里的整体情况跟我们很类似,都是一个姓氏,都是牛栏、猪舍、旱厕多,垃圾没人管。”韦建华说,人家的村都能建设那么好,新庆为什么就不能呢?
当时的新庆村,村道两旁有20多间旱厕、20多年间栏猪舍、20多间杂物间,全部是泥砖房。该村村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韦登光回忆,家家户户要么有一间旱厕,要么有一间牛栏猪舍什么的,村里臭气熏天,特别是天热的时候,让人难以忍受,“水泥路也刚通到村口,村里的路都是泥巴路,下雨的时候非常难走。”
落后思变。韦建华和韦登光向村党总支部汇报,商量建设美丽乡村,并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建设美丽乡村,首要解决的就是人居环境整治,不过过程并不容易。
“村党支部和理事会先后开会6次,村民代表大会开了8次,最终统一了思想和实施步骤。”韦建华说,拆除旱厕、牛栏、猪舍以及杂物间还算顺利,只有一户村民的猪舍不愿拆除,“对方家里当时养了两头猪,每头猪一百多斤,人家不到出栏的时间,猪卖了可惜。”
韦建华说,他和韦登光上门做工作,去了三次没说通,后来韦周良也到对方家里做工作,又去两次,后来在现在的文化活动室后面临时帮对方搭建了一个猪舍,才拆除,半年后,那户人家的猪卖掉,猪棚随即拆除。
通过拆“旧”,新庆的人居环境整治取了的成效,2016年通过了整洁村验收。
党建引领助推村庄实现美丽蝶变
整洁村验收,新庆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今年9月,通过了特色村验收。在这一过程当中,村党支部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
韦建华说,村里没有收入,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资金投入,如果不通过验收就没有奖补资金。刚开始,他只能和韦登光带头,带着村里几个党支部委员干,其他村民都不愿意干,“在外面打散工,随便一天也有一百多块钱,更何况是投工投劳,没工钱发的。”
干活缺人手,韦建华甚至动用他60多岁的父亲帮他。“我父亲身体可以,而且这个活并不重,我是党支部书记,我父亲说,就冲着我这个村干部,就要把它做好。”他说,父亲支持他的工作,他从心里敬重老人。
党建如何引领?村党支部委员、村民理事会成员韦保华说,党建引领主要是党员作用要发挥,“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的时候,村党支部要求所有的党员首先做好自己的亲属工作。
“我两个哥哥公用一间茅厕和牛栏,牛栏当时也不养牛,就是放柴火,他们也不愿意拆,我跟他们讲,必须拆,不拆就不是亲兄弟。”韦保华说,最终两个哥哥同意了拆除,“我的亲哥哥都不支持我的工作,其他村民怎么看。”
韦登光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之前是村里的种果大户,算是村民比较有头脑的村民,手头也相对宽裕。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他先后垫资七八万元,直到奖补资金到位才还给他。
“2016年底,临近年关,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没钱支,我自己垫了一两万元。”韦登光说,背着老婆支付的,大家要过年,不能欠着干活的人,也从没想过,如果奖补资金不到位,自己的这笔钱会打水漂,“美丽乡村都开始建设了,开弓没有回头箭,那就建好。”
从整洁村到特色村,新庆村先后使用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3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投入资金50多万元;硬底化、黑底化村道包括绿化,投入资金70多万元;建设雨污分流渠,投入资金1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池,投入资金19万元;篮球场、停车场建设,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文化舞台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
正是在党建引领下,新庆村从脏乱差,实现了美丽蝶变。
如何实现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其中“产业兴旺”被列在首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乡村才能繁荣。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的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离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毫无意义。
乡村产业振兴各地兴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但几乎不约而同地遇到了难题:小农户与大规模、小生产与大加工、小品牌与大市场等的矛盾。韦建华坦言,实现了美丽乡村,但是如何实现村庄的长洁久美,如何通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新庆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
“村里的田本来就少,人均不到一亩,也就是用来糊口,搞适度规模经营,比较困难。”韦建华说,新庆村也缺乏旅游资源,更没有矿藏,森林面积也不大,产业规划和实施,目前这个难题亟待解决。
在小三江镇负责人甘忠武看来,新庆村面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全镇乃至全县都并非个案,从产业发展方面入手,就要从镇域全局谋划。近年来,小三江镇借助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柑橘、蜂蜜等特色产业发展兴旺,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三江花海温泉小镇项目是一大亮点。
“如何从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旅游业,应该可以成为新庆的一个发展方向。”甘忠武说,镇党委、政府将把新庆纳入省洞全村发展,省洞与整个小三江镇的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发展旅游业或者其他特色产业,均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只要想发展,总是能找到一条适合各自村庄发展路子的,新庆也是一个壮族村落,壮家文化和美食等都是亮点。”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洪会强通讯员黄进坤
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洪会强
新闻推荐
陈华垄上、树下、亭里、河畔……人、人、人……真是乡村如画,游人如鲫。这就是根子镇的桥头村。一夜之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