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9月27日至28日,河源市作家协会组织29名会员前往清远市,两地作家就“改革开放再出发”开展了一次文学交流及采风活动,获益匪浅。现选登会员们的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邹晋开(河源)
游清远太和古洞偶吟
半岭挂斜阳,泉声透草香。
人多行善径,世界便纯良。
参加河源清远东江
与北江文学交流对话口占
河源清远感情深,文学交流甚暖心。
得宝取经相促进,摘星夺月有知音。
与清远作家采风游北江吟唱
船上一杯茶,欢声逐浪花。
采风逢大腕,得宝慰生涯。
与清远作家同游飞来寺
偶吟二首
一
天外飞来寺,香飘千百年。
曾经遭大难,重建矗前川。
二
寺前生紫气,烟霭绕江飞
首遇相思豆,欢心采撷归。
□朱春红(清远)
北江晚眺
暮色苍茫看凤城,余霞散落万家灯。
渔舟唱晚伦洲岛,夹岸青峰侧耳听。
烛影摇红·清远河源
两地作家文学交流对话
雅韵熏风,凤城绿岛霓光炫。两江文友喜相逢,对话知音现。精彩交流不断。听传经,音容灿烂。才情潮涌,万种诗情,融融一片。
西江月·太和古洞采风
九月凤城未冷,文朋相聚同行。太和古洞韵层层。云雀逍遥秋炯。远赏翠林飞瀑,清泉碧水连情。山花烂漫醉香亭。松下诗声曲径。
相聚北江喜咏
两地文朋喜相聚,北江携手划征船。
时逢改革洪潮浪,岁遇金秋九月天。
共谱槎城乡土曲,同歌清远美丽篇。
情缘初衷依然是,笑逐青山弄锦弦。
□钟岸先(河源)
清城游
骚人相约在深秋,千古凤城清兴游。
最是飞霞无限意,真情化作一江流。
清远河源文学交流喜赋
清波追梦远,河畔说渊源。
笔蘸两江水,山开新伟篇。
游太和古洞
飘瀑悬山壁,洞中春复秋。
飞珠入善径,清气沁心头。
游飞来寺有感
霞蒸飞峡水,佛卧碧山头。
来去别存梦,相如一叶舟。
望飞来寺卧佛
一水烟波连彼岸,人和卧佛两相看。
心头几许菩提梦?山自悠悠云自抟。
联咏太和古洞
太和景色今朝醉
一洞风情万古讴
□吴桂芬(清远)
相聚北江
清风送爽果芬芳,两地文朋聚一堂。
古韵新篇歌盛景,青山绿水入诗章。
观石刻挥戈杀敌处有感
洞中一石立年年,犹感挥戈撼九天。
磊落精神常引领,男儿报国勇当先。
□陈伟荣(河源)
清平乐·游清远太和古洞
山环水绕,怪石沿溪俏。亭阁听泉蝉鹊闹,飞瀑浮光云罩。太和古洞寻仙,三清宝殿流连。无计灵台透彻,从来悟道唯艰。
清远太和古洞行
巍峨立北峰,石径隐奇松。
雀鸟争飞渡,骚人逸兴浓。
参加东江与北江
文学交流有感
璀璨江心文毓浓,交流对话两江融。
飞霞生态繁花放,盛世华章硕果丰。
登飞来寺
乘舟溯北江,浪映碧山苍。
白玉牌楼显,仙峰寺院藏。
佛心如慧剑,福地度慈航。
得失随因果,宽和自主张。
清远河源两地文学交流感吟
一路风情一路歌,泛舟江上挹青波。
河清源远铭心记,乐不思归蜜意酡。
□虞永新(清远)
北江诗吟
乘舟追浪飞来峡,风景无边写意浓。
新友旧朋诗正兴,河清古韵唤相逢。
□黄惠文(河源)
题清远飞来寺
莫问飞来处,安身有本由。
此间求圣谛,愿解众生忧。
清远北江采风记
双江骚客采金秋,急桨惊涛逐鹭鸥。
惬意风光收眼底,峡山流画壮方州。
□黄球梅(河源)
游太和古洞
高山耸立插云天,林木苍苍秀色妍。
碧水溪流震天响,文朋赏景赋诗篇。
游清远北江
北江山色妍,绿水映蓝天。
两岸高楼靓,游人诗意绵。
两地文学交流喜赋
金秋时节桂飘香,两地文朋聚一堂。
文学交流言创作,河源清远友情长。
□易域勤(清远)
游飞来寺
入得瑶池清气薰,静听梵贝似腾云。
人间佛国归霞岭,一寺飞来泽大群。
两地北江情
一条白练从天降,两岸青山相对出。源起东江万湖绿;源远流长凤城飞。一江碧水,锦鲤竞游。沙鸥翔集,白鹭为双。舟荡北江,如入瑶池。清波倒影,人影幢幢。烟波浩渺,紫气东来;心随船漂,诗随江生。望两山,卧佛守北江;登福地,心旷神怡,心尽舒,情渐浓。拾级而上,千级梯,汗如雨下。登高而望,一览众山小。入林间,氧鲜而气馨,福添而寿延。遇知音,琴瑟和鸣,唐诗宋词楚风劲,两地诗缘颂中国。韵起诗缘,情起诗缘。情满两江。
清远采风交流有感
一
两地雅客聚凤城,举国同庆著华章。
千般缠绵诉相思,携手共进展辉煌。
二
船荡北江紫气升,白练飞挂千山媚。
飞来福地风骚影,源远流长文为媒。
三
入却瑶池心舒然,聆听梵音似腾云。
沐浴仙气延福寿,绿水青山富众君。
□罗洪安(河源)
采风途中拾句
天高云淡正金秋,韵味千千暗自流。
一路风光迷醉眼,诗情撩起字来酬。
参观太和古洞风景区拾句
林壑幽幽一洞深,险峰如削尽惊心。
层峦叠嶂巍峨境,曲涧争流世外音。
飞瀑奔腾向天语,石仙高卧邀泉斟。
万顷碧翠闲调色,染就人间贯古今。
题清远市“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征文颁奖典礼
龙腾盛世敢争先,七十风霜年复年。
终盼神州铺锦绣,最欣社稷尽肥田。
曾经东亚病夫号,今写兴邦强国篇。
偷与马良借神笔,绘成民族振飞弦。
东江·北江文学
交流对话感怀
文坛识友师,妙笔有兰芝。
名利抛开日,人情洞悉时。
风云化诗句,山水共朋知。
世事似棋局,何如惯喜悲。
两地作家江心岛一默书房交流会拾句
一默书房雅韵飘,两江文客弄诗潮。
风花雪月皆成句,竹菊梅兰可避嚣。
早把虚名弃云外,只将逸趣赋歌谣。
浮沉世事何须计,几叠旧词消寂寥。
北江畅游拾句
山峡峻奇江水环,小船排列看悲欢。
峰峦叠翠磨春夏,石色胭红受暖寒。
两岸竹林相对望,一湖云影艳成团。
渔夫撒网笑仓满,怡悦美谈心自宽。
参观飞来寺拾句
千年古寺史悠悠,雄伟险奇闻九洲。
历代文人留墨地,从来名士荡诗舟。
观音阁内莲花灿,舍利塔中尘事浮。
灾劫曾经已远去,厚深积淀写春秋。
游赏岭南佛教圣地
天下第十九福地
远避尘寰普众生,时闻佛法俗心轻。
香烟缭绕经声朗,道乐悠扬逸兴横。
虚幻空灵俗人梦,镜花水月世间情。
红墙灰瓦藏前事,古柏青松知客名。
题赞清远市作协
清远文坛盛况呈,邀云钓月弄诗羹。
情怀缕缕诵成句,心事丝丝赋予声。
未负昨朝勤奋日,已教此刻逸身生。
恰逢四季风光好,仍借桃姿赋几行。
□曾玉仿(河源)
河清古韵赞
飞霞耸翠锁江湾,坐对高台觅故关。
微信互传歌盛世,风花浪语尽开颜。
叩访北江
九月秋阳初凉
一群骚客叩访北江
从东江北岸到北江东岸
把御寒的外衣脱下给更年长者披上
旅途中的歌声并非无聊或者快乐
是谁在《灞桥柳》边望柳怀人
她折返而归梨花带雨皆因丧父之痛
叹命运之多舛无常总是令人意外
唏嘘生者奔跑着只为了赶赴另一场告别
行走在坚硬的石板路上曲径光滑
需把搀扶的手扣紧长者不易
年轻的路更遥远世间的温情不事张扬
聆听太虚古洞的天籁之音
清澈的涓涓细流在乱石中跳跃
不禁想起九连山深处
那条奔涌而出的小溪
在分水岭中从此一分为二各奔东西
一路向东一路向北
一水东流涌向东江北岸
冲过崇山峻岭流经河源桂山脚下
打了个拐弯直奔珠江
一水北漂流向北江东岸
穿过滃江流到了清远飞来峡中
浩浩荡荡涌向珠江
东江北江
同出一脉
同根同源
九九归一
江心岛上一默之夜灯火辉煌
一场文学的盛典拉开帷幕
骚客云集见证着佼佼者的亮相
两江文学的对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登临洞天福地
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徜徉在灌木丛中沟谷溪边
偶见植遗活化石风姿绰约
恐龙绝灭而桫椤永生
适者生存丛林法则别无选择
飞来峡中飞来寺声誉南国
清远峡江峰峰秀霞蒸雾绕
江中泛舟
品茗高歌
筑坛吟诗
犹如古时墨客游历驻足留痕
握别北江依依惜别的身影
逐渐定格在峡江岸畔
挥手之间留下的是诗人无尽的情怀
恰如李白汪伦当年
桃花潭边一别
转眼已是轻舟重山
北江东江
河清源远
横亘在江面上的峡峰寺影
是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浪花朵朵伴着声声暮鼓诗韵
织就两江文坛新的繁荣
□古锦标(河源)
清河作家对话赋(二首)
江分东北本同家,源远河清姐妹花。
共聚文坛新世事,同台齐唱盛中华。
长征路上再新征,借得东风共唱鸣。
笔蘸清江①书锦绣,一湖②绿水写繁荣。
注:①北江②万绿湖
登太和十八古洞
石径幽幽通洞顶,两边溪涧水淙淙。
众山飞翠高千仞,无限风光在险峰。
飞来寺(二首)
人人都说飞霞美,绝壁奇峰映日晖。
一夜飞仙来作法①,飞来寺庙世间稀。
注:①传说2500多年前黄帝庶子太禺、仲阳仙游此地,一夜醉兴之余,飞驰安徽舒州,将舒州上元的元祚寺用神法腾云驾雾飞来,故曰飞来寺。
寺院深深烟雾绕,慈悲佛主笑相迎。
蒲团九跪销心事,一柱檀香渡众生。
飞来峡
川流如镜对天开,岸有仙踪东海来。
千载舟行南北客,犹崇禹锡把诗栽①。
注:①诗豪刘禹锡于唐元和年间被贬连州刺史,在古连州宦游近五年,其间广为办学,传播唐诗周礼,自此连州人文蔚起,科甲通省。
浣溪沙·飞来峡
江阔船坚若耸楼,霞山峡水壮川流。千舟竞渡客商稠。
似有渔歌飘远去,晨钟暮鼓赋春秋。天翔百鸟满沙洲。
这一方山水
飞霞
一个多么瑰丽而浪漫的名字
令我
遐想、神往
奇峰绝壁
层峦叠嶂
揽月飞霞
沟壑通幽
方圆二十五平方公里
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图
一处天赐福地
山脚下
飞峽对峙
白云飞渡
楫舟穿梭
江水南流
渔歌号子悠悠
北江
把这一方热土浇灌
把这一片山川浸润
把岭南岭北文明传递交融
相传
二千五百年前
轩辕黄帝庶子太禺、仲阳
仙游此地
一夜酒兴大发
飞驰安微舒州上元
将一座延祚寺腾云驾雾搬来
从此
这峡上便飞来了一个“飞来寺”
从此
这里道士传道颂经
信众往来朝觐膜拜
成就了南国一处道教福地
一句句道经
一声声晨钟暮鼓
把这一片天空升华洗礼
早在一千二百年前
这一片山水
便有过唐诗的熏陶
刘禹锡
一代诗豪
五年的连州宦游
把诗的灵魂播洒此地
他的名字便与这片土地相连
从此
这片土地
科甲通省
文风蔚起
年年诗节
骚人云集
“河清源远”
在东江北江两江文友对话会上
一位方家恰切地道出了
河源、清远两地的地情和友谊
今天
我就借用这句哲语
祝福清远这一片山水:河清源远
青山永驻
绿水长流
年年诗香飘远
□叶碧权(河源)
飞来寺
清新有寺曰飞来,虔望青山是佛台。
步到菩提人几许?随缘悟得善真回。
□梁玉满(清远)
临江仙·游飞霞山
竹翠丹枫摇曳,鸟乘碧树参天。晓风扶我入林间。幽溪轻细语,日照彩霞妍。烦散九霄云外,同行琢句欣欢。纵情山水写千篇。禅音和韵送,枕石抱琴眠。
登太和洞
携侣登高历险坡,禺峰山下叹巍峨。
松篁云外连成嶂,泉水溪边唱着歌。
石径一时尘不染,泥沟半尺跳经过。
声声翠鸟林间绕,此处休闲快活多。
□戴丽玉(河源)
清远行
胜日寻幽清远行,风光入目惹诗情。
山深先谒飞来寺,千载传奇负盛名。
□木头人(河源)
在清新读石刻
君子布君子之德,小人忙小人之活
神走神道,魔行魔方
万物有灵,各自安生
君子走上小人途,小人修成君子果
魔变天使,天使堕落。刻石人痛
石头更痛。会痛的石头无法给活着的人
歌功颂德,不能给死去的人树碑立传
道德文章,被拿来掩盖历史的虚伪
方块字,诠释了横跨两界的法则
刻石人,把石头的眼泪刻出
通往太和古洞的路
路过,该给世界留点什么
山泉不止,荡尽浮尘
山外传来秋天的声音
古色的阳光,给山路铺上神秘的色彩
断崖上的兰花开了一遍又一遍
在石上刻字的人不见了。空山寂寂
随手可及是野草与香藤。每片叶子都有一首诗
每朵花心都有一尊神。通往古刹的背影
一个纯粹的人。撞响暮鼓的少年
也撞响明日的晨钟
读着太和古洞大门的对联
夕阳下那炷香。清新,清远
□骆海娟
北江行
太和古洞的树是黛绿的
山路曲曲折折
山间的溪水潺潺
流过丛林,流过巨石
流过前人的足迹
这里的溪水清澈如镜
映照着泛黄的树叶和小草
映照着一群群欢乐的孩子
一个个茫然的成年人
我行走在路上
也行走在溪水中
见证那清凉的水安抚着整个山谷的悸动
然后流向宽阔的北江
北江岸边正在进行文学的对话
热烈、祥和,希望、未来
这些词语像山间清澈的溪流
灌溉着每一个渴望被文学眷顾的心灵
充盈着东江北江,源远流长
□吴楚生(河源)
太和古洞听泉
拾级而上。轻叩太和古洞的寂静
一步一敬意,一步一虔诚
林下泉涌。其声淙淙
洗涮尘世的喧嚣,叠置风簌鸟鸣的和弦
凭栏处,聆听幻境天籁
轻泻。一如金色的夕阳
用光影定格历史的车马,涤荡灵魂
岁月无声。任云舒云卷入世或出岫
古朴刻入崖石。智慧的泉浸淫秦烟汉雨
在下一个拐角,流入唐风宋韵
花开花落。古道上的蟋蟀重复着游子的
梦呓。若隐若现的超世梵音
隽永如诗。寂静处泉声低徊如诉
一曲一回肠,一曲一叹殇
秋到太和
古洞遗踪石径幽,叮咚泉水绕林流。
偷来水墨沾椽笔,描绘青峰半壑秋。
□钟小巧(河源)
在北江,聆听一场
文学对话(外一首)
似曾相识,一默书房
那晚的秋风凉爽
那晚的灯火辉煌
那晚的七十多张脸写着
激情与欢畅
北江,东江
目光与目光相遇
思想和思想碰撞
同命运,手足情
客家文化,生态文学
永恒的话题,时代的声音
溶进茶盏,沁入心田,越过
澄澈江水,安静而荡漾
清远,河源
不远不近的距离
不大不小的城市
心相依,神凝聚
一个个唾沫星子,都是文学气息
如星星点灯,如圈圈涟漪
从江心岛,到万绿湖
同响一种声音
改革开放再出发
半山亭的风景
我一个人,坐在半山亭
一拨人从我身旁走过
又一拨人从我身旁走过
似赶集,又似逐鹿
刚刚,还在身后的大雄宝殿
敛声屏息,擎香敬佛
而我,满身俗尘,未敢近前
慢慢拾级而上,一步两步三步
每一步,都沾满人间烟火
我的左腿告诉我,必须停住
第十九福地,求财?求福?
修行在上,并非人人可及
心安,便是归处
半山亭自有半山亭的风景
我看见,草尖滚落的清露
看见毛毛虫转身的突兀
看见一只蝴蝶,追向另一只蝴蝶
我还看见,一群人
在相思树下,捡拾相思豆
每捡拾一颗,都如获至宝
比相思本身更铭心刻骨
我似乎被蜂蜇了一下
闭目,合掌,让心沉下来
然后,慢慢收回意识,微笑
向着佛,向着佛眺望的北江
□燕燕于飞(河源)
北江感怀(外一首)
浪花正在赶路
与顺流的风争速
不变是
永远是这逐浪的脚步
风儿带着刀
每一丝江流都毫不犹豫
就像一阵风吹过天际
无比辽阔与悠远
青山
在你的怀抱荡漾
峡谷、寺庙、福地、人烟
几座桥横跨了身体
我低头
亲吻青山
喊了一声云朵
岁月
就刻在了江流上
太和古洞
鸟声盈耳清泉洗心
风儿就这样无序涌过来
把巨石、古洞
吹入了岁月的深处
过往、石刻、洞士、善事
岁月的刀功深厚
草木葱茏
满目净是新山河
一遍又遍涂红
是为了不再忘记
还是,怕漏下时间的痕迹
远去的岁月
永恒突然降临
手上的词汇太少
裹不住往事的多彩
我与过往
只隔着浅浅溪流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沈艳莉通讯员罗欢日前,清城区召开2019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