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清远市首个。通讯员供图
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传来喜讯,阳山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获得通过。据了解,这是清远市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荣誉的获得也是对近年来阳山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产品质量、品牌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肯定。
据介绍,阳山县从2016年9月启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7年3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经过三年的努力,于早前创建工作最终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验收。
规划推进有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作为清远市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阳山县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四大目标,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切实落实各项创建工作,阳山县成立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领导小组,明确了创建责任单位和责任分工,并专门设立了常设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汇报、总结创建阶段性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同时,阳山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清远市“三品”工程、“3+x”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出台《阳山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奖补办法(试行)》,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实行奖补政策,推动将阳山县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以质量著称的优势,转化为品牌、价格优势。
阳山制定了阳山鸡、阳山西洋菜等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并扶持发展以“公司+基地”模式的标准化生产,先后建立了七拱镇淮山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英镇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阳城镇西洋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大崀、杜步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七拱和黄坌的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9个供港澳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2个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4个供穗农产品基地。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其中温氏阳山分公司大崀镇猪场以及鱼水态保西洋菜专业合作社鱼水村蔬菜基地成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为促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阳山制定出台了《阳山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发动各乡镇和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一村一品”项目,确定了8个乡镇10个项目,并由11家经营主体具体实施,目前,10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
落实责任监管
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分创建,七分管理。”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民生一大工程。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亦是阳山加强监管的必要举措。
实际监管过程中,阳山县依法履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执行管理组和技术支持组,为创建工作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创建情况,督促成员单位落实创建责任。
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从乡镇政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县市场监管局分所,到村动植物防治员,层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层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同时,阳山制定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并创新监管机制,建立诚信管理制度,每年开展信用评价,并对诚信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用档案监管。
《阳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使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如虎添翼。2016年至今,在双公示平台及企业信息归集信息平台有效推进内外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程追溯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全程追溯监督管理。强化种子备案管理,督促种子经营者建立和保存经营档案,在备案过程中推广二维码备案信息,便于追溯。县市场监管局在流通环节追溯上狠下功夫,确保真正做到从原料到加工进入市场可追溯。
阳山还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名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针对纳入监管名录的生产经营主体的不同情况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定时公开不正常经营主体名单。2016年至今,合计培训13568人次,对纳入监管名录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告知率及培训率达到100%。
阳山还重点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完成了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具备了蔬菜农药残留定量检测能力,正在申报检测资质认证。据了解,2019年以来,检测站完成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检测1391份,合格率99.64%,农禽畜产品监督抽样10个,未发现不及格产品;屠宰检疫猪96803头,牛5325头,检出的病害肉数量为0;“瘦肉精”残留检测样本879份,结果全部阴性。
为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阳山县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全面关闭了两证(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证)不全且无法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的12家定点屠宰场,全县生鲜肉品实施冷链配送,2个合规屠宰场100%实现非洲猪瘟自检。
多年来,阳山农产品抽(送)检样本合格率均在98%以上,从未现出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涉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案要案。
创新机制补足短板
抓好可持续发展
阳山积极做好一系列发展文章,补齐短板,高位推进。
据了解,为推动进一步抓好农业污染的防控、治理,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阳山县积极申报创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实施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切实抓好层层落实河长制,大力推动发展草食动物,规范养殖场建设,强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全县84.18%的规模养殖场实现了配套建设储污池、沼气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22%,全县已清拆关闭禁养区养殖场71家。
同时,为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阳山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推动7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区域性检测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在做好本企业产品质量检测的同时,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2016年以来,阳山县农业农村局连续多年申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已培训职业农民770多人;2019年,阳山还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训任务41人,目前已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31人,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疫病防治等课程。
为全面提升阳山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阳山大力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农业新技术推广。同时,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推荐肥料使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残检测,促进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其中,阳山还成功创建了全市首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三年来,项目区5个镇实施面积15万多亩,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每亩分别节省2.92公斤、农药0.12公斤,仅此一项,全县减少化肥施用量438吨、农药18吨,进一步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切实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文:南方日报记者段灿
通讯员卢志满李书有罗学文
■链接
阳山打造一批
名特优新农产品
自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启动以来,阳山鸡、阳山西洋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江英鸡牌、旭通牌、冠黄牌阳山鸡,“冬绿香”淮山,“唐和源”“金镔”西洋菜,“阳山金”香菇,“洞冠”晶宝梨等8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阳山淮山、同冠梨、西洋菜、阳山鸡成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用品牌产品;“紫甸”紫心番薯、“英尚”菜心、“第一峰”高山云雾茶、“阳山金”香菇获广东名牌农产品称号;阳山淮山、同冠梨、紫心番薯、阳山西洋菜、“英尚”菜心、第一峰高山云雾茶、“阳山金”香菇、阳山鸡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2019年阳山共新增有机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阳山淮山、阳山西洋菜更于2019年8月被评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记者卢志满近日,阳山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在巡逻中,主动作为,及时、消除社会安全隐患和热心帮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