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全面推进江古山村对口帮扶工作,128户贫困户收入、住房、医疗等"八有指标"全部达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00元。”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英德市横石水镇江古山村开展“扶贫送温暖”慰问活动,为贫困户发放慰问品,送上新春的祝福,并为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12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八有”
在江古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一行为全村128户贫困户送去米、油、棉被等年货和节日的问候,走访1个低保贫困户和2个五保贫困户,并送上了慰问金。
段宇飞介绍,三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全面推进江古山村扶贫攻坚工作。目前128户贫困户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用水、用电等“八有”指标全部达标;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覆盖全镇贫困户,每户可增收3000元,收益持续20年;江古山颐养居建成使用,贫困户拎包入住,配套设置了康复理疗室、社工服务站、老人活动广场,老人医养乐全面保障;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夯实,省级三甲医院结对健康帮扶贫困户网络建成运作,为每名贫困人口完成了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建成一份翔实健康档案、配置了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对患大病贫困人口兜底开展大病专项救治,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据了解,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以产业为重点,建立巩固扶贫长效机制;坚持健康扶贫特色,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针对江古山村乃至横石水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难招聘等问题,将收集相关的意见建议,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关吸引人才的政策。
多种产业促扶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
“江古山村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客家风情,另一个是贫穷。”省卫生健康委驻江古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宇表示,村子拥有数量众多的围楼,双桂楼、九牧楼、九龙楼、丛桂楼……一栋栋保留着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曾引来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然而,江古山村1130户村民有128户是贫困户,占比超过十分之一,是典型的省定贫困村,病、残、学等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因素,其中因病致贫比例超过30%。
针对江古山村致贫的原因,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申请光伏发电项目,带动企业投入1.3亿元,建设横石水镇20兆瓦光伏发电站。目前项目已建成,每年可发电超过2000万度,实现了包括江古山村贫困户在内的全镇44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收益可持续20年。
江古山村也是农业大村,盛产果蔗及季节荷兰豆、甜豆、苦瓜、丝瓜、辣椒等农产品,在传统的储存、销售模式下,农产品受产量、需求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大,农民收入保障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扶贫工作队多方筹资建设1200立方米的江古山村冷鲜库,可储存新鲜蔬果近80吨,努力解决农民蔬果贮存保鲜问题。
另外,通过种养两奖补、扶贫资金入股英德百鸟堂生态旅游公司、八百秀才茶园等措施,2019年,江古山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00元。
探索“健康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脱贫有健康基础
省卫生健康委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全面利用卫生系统资源,探索“健康扶贫”模式。
据了解,江古山村5000多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近1000人,128户贫困户中有五保户18户,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危房改造和养老问题突出。对此,扶贫工作队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打造了1100平方米颐养居,共建17套住房供五保户、低保户居住。
颐养居配备床、太阳能热水器、电视等家私家电,并设置了康复理疗室,配置康复理疗床、中医磁疗等设备,由省第二中医院派专家对口培训指导镇村医务人员,定期开诊,就近为包括颐养居在内的全村老人提供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
针对乡镇基层卫生落后、设备不足等问题,省卫生健康委大力推进横石水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将横石水镇旧卫生院新建为4层4100平方米、34张病床、设备齐全的标准化镇卫生院,多次组织省级三甲医院医生来村义诊、培训,手把手带教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另外,江古山村还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刘宇表示,扶贫工作队为家庭医生配置相当于主治医师的“AI医生”软件和可穿戴医疗设备,家庭医生随时随地可以问诊智能助手,联系省网络医院专家问诊,大大扩展了服务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叶秋婷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英纪宣)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英德市纪委监委牵头,各责任单位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