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英纪宣)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英德市纪委监委牵头,各责任单位共同努力,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和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进行连续多月的专项整治。近日,英德市纪委监委向媒体公布了第一批整治工作成果。
10宗变相送“红包”案被立案审查
英德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治理违规收送“红包”行动,严肃查处虚开发票套取公款赠送“红包”礼金、向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赠送各种支付凭证和消费卡,以及以“专家评审费”“专家劳务费”“交通补贴费”等名义变相送“红包”礼金的行为。截至去年11月底,共排查出问题线索21条,立案审查涉及“红包”礼金案件10宗,收缴违规“红包”礼金7万多元。
英德市财政局组织开展“小金库”问题专项抽查活动,组织全市222个单位完成了自查,并选取5个单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截至去年11月底未发现相关问题。
英德市卫生健康局开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专项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医护人员拒收患者红包107个,拒收金额38640元。
清退1900多万元违规发放津补贴
英德市纪委监委牵头会同该市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对各镇(街)和市直各单位津补贴发放和住房公积金缴交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和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共清退违规资金1900多万元,并对整改不力的英德市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处理,并在全市通报。
与此同时,英德市纪委监委会同该市民政局开展了村(社区)“两委”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核查违规套用财政专项资金或村集体资金,向村(社区)“两委”或村(居)民小组干部滥发津补贴等行为。在督查村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村(社区)存在违规发放补贴的问题,如违规套用办公经费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个别村委会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违规发放值班补助、下乡油费、入户联系群众加班费、党校培训补助,以及重复发放节日补贴等情况。目前,已对水边镇水边社区居委会、黄竹村委会和西牛镇沙坝片区公共服务站3个村(居)涉案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并通报批评。
生态环保领域立案2人
英德市纪委监委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2019年以来生态环保领域立案2人,诫勉5人。严肃查处了西牛镇浸泡竹片污染环境失责失职问题,立案2人,诫勉2人;针对清华园污染问题网络舆情进行调查,启动问责机制,诫勉1人,提醒谈话2人;针对省纪委暗访曝光英德市黄花镇用水安全问题,协助清远市纪委进行调查处理,诫勉2人,提醒谈话2人。
英德市自然资源局开展非法开采矿山巡查99次,发现非法矿点(死灰复燃)36处,立案22宗,发停工通知书26份,监管函7份,罚款102万元。
成立河湖“清四乱”及“清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由市河长办(市水利局)统筹协调全市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截至去年11月底,共完成39户3520平方米的养殖网箱拆除工作;完成了望埠镇扬帆、祥盛等码头“四乱”问题的清理整治工作;拖离并拆解了28艘无证经营水上餐饮船舶。
299个村(居)委全面实行“村账镇代理”
英德市纪委监委还紧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不松劲,制定工作方案、出台夜访制度,开展专项审计和巡察、完善协作机制,实行交叉办案,持续加强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队伍的监管,2019年1月至10月扶贫领域立案12宗18人,诫勉8人;办结26宗2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
此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村(组)账镇代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村(组)账镇代理”工作。目前,全市的24个镇(街),299个村(居)委会,全面实行“村账镇代理”;全市6029个村(居)民小组中签订“组账镇代管”委托会计代理协议有5821个,占比96.55%,受委托代理服务的所有村(居)民小组账纳入英德市农村财务监管平台进行财务核算监管。
新闻推荐
送课下乡 义诊暖冬碧桂园服务广州东/莞深区域党支部联动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党支部和英德市石牯塘社区党支部开展公益活动
12月24日,碧桂园服务广州东/莞深区域党支部联动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党支部、义诊医护专家、英德市石牯塘社区党支部、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