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帆清远的海绵城市怎么建?按照什么标准建?记者15日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根据工作安排,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编写建设技术导则和图集征求意见阶段,中心城区初拟建设回用系统后,雨水利用总量替代自来水比例不低于3%。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此次编制完成的《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和《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图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分解和技术架构,明确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提出了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蓄水调蓄池等对象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策略。根据内容,中心城区将依据雨水用途、用量、收集范围、水质状况等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的雨水收集回用规模,以实现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时,地面没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超标行泄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基本运转正常,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三个目标。
其中,导则及其图集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遭遇30年一遇的暴雨有了明确标准:一旦中心城区发生30年一遇的暴雨时,应能够保证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至少有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0毫米。
此外,清远计划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中心城区至规划期末应初步实现分流制的排水体制,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保证城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不排放至城区的河道沟渠内。
新闻推荐
年夜饭预订火爆,市区部分酒店“一房难求”市民理性订餐响应“光盘行动”
春节将至,清远各酒店、餐厅开展“光盘行动”,呼吁市民理性消费。(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思靖摄)春节意味着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