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3位志愿者上线第四期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系列微访谈,和网友分享“志愿逆行”的暖心故事。“这次,换我们来保护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有一群“白衣战士”逆行在清远防疫一线,还有1万多名清远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地,为这场战“疫”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不少为90后、甚至00后的“逆行身影”,口罩下的他们面庞青涩,却步伐坚定。
2月25日,清远市“抗击疫情,清远在行动”———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系列微访谈第四期邀请了清远市志愿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晓惠、清远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振华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何佳欣共3名志愿者,上线分享“志愿逆行”的暖心故事。
本次活动由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清远市委网信办、清远日报社与清远发布编辑部承办。
“半斤哥”的“速度与激情”
2月19日,团市委接到一份特殊的“订单”,协助配送公司分拣、包装5000份援鄂农产品,要求在2月20日下午准时发车。
“本以为分拣打包是很简单的任务,一开始只安排了12名志愿者。后来发现农产品多为散装,包装箱全部还未拼成型,此外,还得卸货、分拣、称重、入袋,人手远远不足,于是在"I志愿"平台紧急发布招募信息。”何晓惠介绍,让她感动的是,很快就又招募到了19名志愿者。大家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还苦中作乐,挖掘出许多“小能手”。
称重组的王心文因称菜干精准,一抓一个准,被大家昵称为“半斤哥”。大学生志愿者小燕,19岁,因入袋封口高效工整,被评为“袋姐”。退役军人吴鹏担任卸货组组长,被称为“卸大哥”。
“半斤哥”王心文今年41岁,在这次活动中累计工作26小时,但他未曾说过累,总回答“没事,我可以的!”,转身又继续干。装车时,个子瘦小的他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无数次接过递上车的箱子,让人动容。
31名志愿者连续两夜忙到凌晨1点多,“当时我也在现场帮忙,当我们看到5000份农产品包装完毕,发车开往湖北时,我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何晓惠说。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招募志愿者19431人次,开展志愿服务955场次。志愿者们围绕疫情排查、科普宣传、心理咨询、捐赠物资和关爱孤寡老人等方面科学、有序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解矫人员当志愿者帮助特困老人
如何保障特困老人们的安全与基本生活?疫情发生以来,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振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他们迅速组建了一支“34名专业社工+30名志愿者”的抗疫服务队,为157名社区低保、独居、特困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防疫用品赠送、防疫知识宣传、线上心理辅导等服务。让刘振华印象深刻的,是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曾经是社区矫正人员,解矫后,他们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刘振华称他们为“新菁年”。
在这次疫情期间,“新菁年”与社工一起,为社区特困、独居等老年人送上“长者防疫爱心包”,还积极主动为行动不便的长者进行家居环境消毒,耐心地向长者介绍消毒用品的使用方法。
刘振华说,有一位73岁的独居老人,叫刘阿姨,她需要定期外出医院复诊,但缺乏口罩不知所措,非常着急。在接到求助后,“新菁年”们立即行动,第一时间为刘阿姨送上“长者防疫爱心包”,缓解了刘阿姨的燃眉之急。
00后大学生瞒着家人走上防疫一线
“03非典时,我才3岁,那场疫情下,幼年的我们得到了许多人的保护,这次,我们来保护这个世界。”何佳欣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在线与广大网友分享00后志愿者的逆行故事。
今年20岁的她是清远市技师学院一名大学生。疫情发生以来,她加入了清远市青年战疫志愿宣传突击队,参与了“援鄂公益物资分装志愿服务”“推广平台拼团团长志愿服务”“助农采摘蔬菜”等公益行动。选择逆行,是因为父母从小教育她,要做一个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青年。何佳欣分享道,在她身边还有不少像她这样的00后志愿者,他们或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或在社区帮忙测量来往人员的体温,或走进企业、田间……
志愿者小刘就是其中一位。小刘是何佳欣的同学,她多次都将有关志愿者勇敢逆行的暖心故事与家人分享,希望家人同意她参与其中,但家人出于对疫情的担心,始终不允许她出去。“于是她决定先斩后奏,天蒙蒙亮,她趁家人还未睡醒时便戴上口罩出了门,去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21点才回到家的小刘本以为会挨骂,但当她打开家门,饭香扑鼻而来,满满一桌都是她最爱吃的菜。小刘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告诉爸妈,其实自己去做志愿者了。没想到,这回爸妈却说,“你是我的女儿,也是国家的儿女,我们支持你。”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钱敏敏
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江元威
新闻推荐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远12例新冠确诊患者全部出院中医科医生: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助于提高整体疗效
黄子亮(中)与科室成员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通讯员清医宣供图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曹成飞通讯员张丽彭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