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实验室内,徐辉与小谢对样本进行核对和检测。(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摄)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初,全市采集的样本都送往市疾控中心。作为清远市首位拥有国家卫生部批准临床基因扩增资质和最早开展PCR实验室工作的徐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月27日,他决定带领清远市中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团队成员筹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2月19日,清远市中医院新冠病毒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专家组现场评估审核,完全达到了国家卫健委对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准,成为清远第三个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目前已完成超过1800份样本的检测工作,为清远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撑。
博士党员主动担责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起初,全市各地采集的样本都送往市疾控中心,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压力比较大,留观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也比较久,人多的时候得等待3到5天。当时,我就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主任检验师,理应冲锋在前,所以主动筹备了这个项目。”清远市中医院属于非定点新冠肺炎病人收治医疗机构,政府主管部门没有硬性要求该院开展新冠核酸检测项目,但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医学博士徐辉决定挺身而出,带领科室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
可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非易事。开展该项目需要检测平台符合国家相关硬性要求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一边是疫情蔓延的“不等人”,一边是申请要求的“严格”,徐辉便带头放弃休息时间,春节放假期间就开始与市卫健局对接,带领科室成员夜以继日地对标国家卫健委对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的硬性要求,加速完成生物二级安全备案要求的所有设备设施配置和实验运行资料,并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向主管部门递交了相关的申请报告。
2月10日,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随着复工潮的到来,市疾控中心需要更多人员帮忙开展工作,该院分子诊断中心一名检验师因此被借调,但这导致团队人数只剩三人,但徐辉没有放弃。徐辉曾参与了清远地区第一个PCR实验室的创建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决定继续筹备项目。从实验室消毒设备配置、流程管理、实验设计到人员培训、实验耗材选配、院感防护、数据采集等方面,徐辉都迅速落实到位。2月20日,清远第三个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始成功运行,除承担本医院发热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外,还主动承担市卫健局分配的其他单位部门,如市第三人民医院、市慢性病防治医院、清新区疾控中心等单位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铁三角”最久一天将近工作16小时
正式开展项目的第一天,该团队成员就遇到了各种“麻烦”。由于物资的紧缺,身高176厘米的徐辉只能穿着小码的防护服工作。全程弯着脖子做实验的他不仅脖子酸疼,还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闷得全身出汗,护目镜也开始起雾。
团队成员刘雪宾,直呼被防护用具压得喘不过气。而对于95后的成员小谢来说,资历尚浅的他,第一天最难的就是要记住每一个实验的环节,因为在这个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被感染。“虽然此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包括一些模拟操作,但真正实操,还是感觉有点不一样,所以得更加谨慎。”当天下班后,小谢累到连晚饭都没吃,直接倒头睡到凌晨将近3点才醒来吃宵夜。
然而,战斗才刚刚开始。2月21日,第二天。随着样本的增多,加上有些临时增加的样本以及需要复查的样本,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及时、有效,三人从8点一直工作到23点40分。
一天天下来,三人慢慢地理清了工作思绪,根据各自的特长与身体状况,合力分配工作任务,组成了“铁三角”。70后的徐辉是实力担当,与95后的体力担当小谢负责最危险的实验操作部分,而体质稍弱但细心谨慎的80后刘雪宾主要负责样本接收、PCR上机、结果录入等流程。最多的一天,该团队完成286人份的核酸检测。
担心家人知道自己待在与病毒最近的地方
戴上乳胶手套、医用帽子,穿上连体防护服等防护装备,徐辉还用胶布将身上所有的缝隙全部粘合起来,并戴上涂了一层碘伏的护目镜,“这是一个土方法,戴上就没那么雾气了。”墙上,挂着一个后期医院置购的防雾护目镜,但徐辉舍不得戴,他想把它留给其他战友。
每天早上,穿戴完毕后,刘雪宾把接收到的样本运送箱进行表面消毒后,传递给走进了PCR负压实验室的徐辉和小谢。
“灭活作业”,通俗理解就是让病毒失去感染性。在实验室内,所有转运来的检测样本首先都需要经过灭活作业这个程序。
小谢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将样本放入水浴箱内灭活,这是整个检测阶段最为凶险的步骤之一。经过56度、半小时的灭活后,小谢对样本信息逐一核对,信息无误后,把样本拿到生物安全柜内,对核酸样本进行震荡、提取和制备等一系列实验流程,最终把提取后的核酸样本反应体系通过安全传递窗,进行上机检测,两人这才松下一口气。“标本震荡后的核酸提取环节比灭活环节更危险,所以我们都得谨慎再谨慎。”徐辉说。
“没机会去到武汉一线参加战"疫",但能参与检测项目,我感到很荣幸。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我觉得,万一我真的不小心被感染了,相信以国家的实力,以清远的实力,一定可以把我治愈,所以我不怕,但是……”因为怕家人担忧,小谢说,其实自己是瞒着父母参与这个项目的。同样的,在实验中自信满满、从容淡定的老将徐辉,也并没有告诉父母自己此举。
幸运的是,尽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似的样本,但截至目前,该团队检测的超1800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最终结果都显示为阴性。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钱敏敏通讯员成谕福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洋通讯员苏杏彩近日,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市知联会)向清城区横荷街道佛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