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蕴起雾的护目镜。(通讯员供图)
工作中的刘素蕴(右)。(通讯员供图)“临危受命,职责所在,抗疫,平安归来。”刘素蕴是佛冈县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的护士,2月15日晚上10点左右到达武汉,开启她援鄂的征途。2月21日正式入仓,至今已经奋战21天。
刘素蕴是佛冈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参加工作八年,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实则是一个积极向上、敢打敢拼的人。
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很强烈
“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到达武汉了。”刘素蕴在日记中写道。自2月15日出发武汉,参加广东省第十六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正式入舱工作已有大半个月。作为新时代的白衣战士,当初她响应党的号召,临危受命,毅然踏上征程,奔赴湖北。
“今天是我第一次入舱的日子,经过多日反复强化练习、培训,现在的心态比较从容、淡定。”刘素蕴写道。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从2月21日开始收治病人,广东省第十六批医疗队负责A区。她还在日记中说,队友大部分来自佛冈,大家互相了解,团结一致,互帮互助,连日培训积累下来的友谊和默契,更是让大家胸有成竹地去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2月21日中午,刘素蕴正式入舱。“下到一楼,接送的司机师傅早已在路边等候,看到大巴上的横幅"广东第16批援鄂医疗队"几个字时,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更强烈了。因为我们是广东战士,代表广东进行医疗救助工作,我更要坚守岗位履行义务,尽职尽责。”
“一路上我的心情很平静。”刘素蕴在日记里写道,透过车窗,看到武汉的街道人烟稀少,冷冷清清,与往日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截然相反。当车辆经过华南海鲜市场时,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万分感慨。
隔着起雾的护目镜填写患者记录单
“哪怕是遗漏一小部分,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刘素蕴说。进入舱内,刘素蕴的工作是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解决病患各方面需求,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其中,发热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并记录在护理观摩单中,同时关注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病患情况。输液、采血、床单的终末消毒,都必须严格按照院感规定执行。
“有几次,雾气形成的小水珠沿着护目镜顺着N95口罩,流到了我的脸颊,因为不能触碰,不能擦拭,只能任由小水珠"肆虐"。”完成了日常体温的测量后,刘素蕴还需准确无误地填写在记录单上。虽然舱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可是护目镜早已起雾,视野模糊,医护人员仅仅能靠水珠流下后的痕迹,勉强填写记录单。
“当我连续工作了五个小时后,深深地感受到了防护服带来的闷热感和N95口罩带来的窒息感,喉咙像干烧一样,护目镜也严重起雾形成水珠,我谨记着不可张口呼吸,努力平缓自己紧张的内心,闭目深呼吸,克制不安的情绪。虽然工作不多,但工作强度很大,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写好交接班内容,做好工作登记及观察单记录单填写。”这是刘素蕴日记中的一段话。
经过六小时的工作后,刘素蕴顺利完成了任务,等待出舱。在脱防护服时,需要两位医务人员互相监督及帮助。当整套防护服用具脱下来时,医护人员的脸上全是护目镜、口罩压出来的痕迹。经过一番消杀工作后,医护人员一天的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回到酒店,按照规范流程,还得经过将近40分钟的消毒清洁,才能进入房内的清洁区。21:30才能吃上晚餐。”
一句“非常感谢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我们收到了一患者的感谢信,多么简单朴素的文字,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我们心中!”刘素蕴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任阿姨是2月23日确诊的病患,那天刚好她是任阿姨的首诊护士。还深刻记得任阿姨入舱时的面容,愁眉紧锁,焦虑不安。
当天,刘素蕴随着周小平和李竖飞医生一起查房,医生们做了详细的问诊及制定诊疗方案后,就到刘素蕴为任阿姨做入舱消防、隔离等制度的健康宣教。虽然任阿姨很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可是从神态、言行举止中都透露出不安。当时刘素蕴也是第一次新收病人,有些入院程序需要加强完善,而且穿着“一身戎装”,强忍着护目镜和面屏似千斤顶紧压着的不适,刘素蕴努力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通过与任阿姨的深入交流,刘素蕴得知,原来任阿姨对自己的病不了解,过分担忧,而且来到新环境,一下子难以接受。任阿姨又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所以心情郁郁不欢。经过刘素蕴的一番安慰和鼓励,以及一同和任阿姨整理生活用品、详细介绍方舱环境,任阿姨也慢慢缓解了忧愁,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她的一句“非常感谢你”,就是对刘素蕴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采写:清远日报特约通讯员朱慧燕通讯员谢连春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朱慧燕3月6日上午,佛冈县石角镇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该镇扫黑除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