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女士资助波罗镇2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新智能手机上网课。
望埠镇按网格成立“三人工作小组”,积极送教助学。
“我终于可以和同学们一样在家上网课了。谢谢老师,谢谢王阿姨!”3月5日,英德市波罗镇的贫困学生伍天凤捧着爱心人士捐赠的新手机高兴地说。
3月2日起,英德市各中小学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其中农村地区学生、留守儿童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连日来,相关部门、镇街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行动,通过捐赠手机、电脑等教学设备,提供Wi—Fi共享,把村委会设为临时教学点、教师送教下村等举措,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确保学生线上教学不落一人。
截至3月5日,英德市4828名存在线上教育无网络无终端困难的中小学生顺利参与线上学习,英德市线上教育实现全覆盖。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朱欢健黄灏邓新燕黄伟兴巫志欧江育和
确保“一个不落”
农村地区学生线上学习受关注
早在3月2日前,英德14万名中小学生已经“云开课”,为学生巩固复习旧知识。教师和学生积极通过线上进行教学互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正式开启新课程前,为进一步做好新阶段的线上教育工作,英德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英德市初中、小学线上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其中特别提到,要高度关注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如滞留省外的学生、留守儿童、抗疫一线子女、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等)生活学习,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生活学习需求。
“教育部门要加强与扶贫、工信、各电信运营商的协调联系,做好网络服务和教学指导工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确保满足线上教学有关需要。”在近日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上,英德市长肖勇科也专门提到,要高度关注农村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教学效果。
为此,英德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线上教育工作,研究线上教育全覆盖方案。同时,摸清底数,全覆盖、精准掌握该市中小学生线上教育条件保障情况,如是否有设备(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网络是否通畅等情况。
该局还印发《关于切实有效解决无条件线上学习学生网络终端的通知》,要求精准制定困难学生“一人一策”线上教育条件保障解决方案,并开通线上教育服务,公布邮箱及电话,受理硬件条件短缺咨询求助电话,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助力上网课
贫困学生获赠手机和电脑
贫困学生线上教育工作也得到英德各镇(街)党委政府、扶贫、民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各方积极配合,发动社会力量捐赠设备。
3月2日是“云开课”第一天,由于家里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青塘镇建新村高三学生赖加婷非常着急,担心自己的学习被落下。她的担心并未持续多久,当天,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给她送上了一部平板电脑。
同时,考虑到赖加婷家里无Wi—Fi、手机套餐流量低网速慢,而且正处于高三关键时期,建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勇还捐赠200元为赖加婷升级流量套餐,确保网课能够顺利进行。“你安心上课、努力学习,有困难及时告知我们解决。”张勇说。
据悉,为确保青塘镇升学阶段贫困学子能顺利进行线上学习,青塘镇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集中统一部署,迅速摸查出该镇3个相对贫困村共有课程学习任务高三、初三升学阶段学生30名。各驻村工作队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采取入户指导或采取集中指导的方式将上级借用的平板电脑交到每一个学生手上。同时,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熟悉网路和智能平板的优势,耐心指导学生使用设备学习网上教学课程。
黄花镇号召镇村干部积极捐助家中闲置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给贫困学生使用、英红镇投入10万余元对无条件线上教育的7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平板电脑、波罗镇23位贫困学生获爱心人士赠送智能手机、下太镇利用党群服务经费和疫情防控所筹善款为贫困学子购买学习设备……连日来,在当地政府、学校、扶贫队、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积极支持和帮助下,英德各地贫困学生获赠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得以顺利开展线上学习。
Wi—Fi共享
村委会成为临时“教室”
除了手机、电脑等学习硬件设备之外,网络也是线上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为确保学生不因无法上网耽搁了学习,在大湾镇中步村,村“两委”干部按照包片负责,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并第一时间发出“Wi—Fi共享”倡议,为村中无法实现“云上课”的学生提供网络支撑。
上述倡议提到,一方面由村长组织本村民小组群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自家的Wi—Fi账号和密码给需要的同学上课使用;另一方面,由村中党员带头引领,在各村民小组引导一到两位村民提供Wi—Fi共享点供学生使用。倡议发出后,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目前共收集到Wi—Fi共享点27处,切实解决了学生线上上课无网络的问题。
而在黄花镇,针对家里无网络覆盖的学生,安排部分学生在所属村(社区)上课,学生每天按时到村(社区)打卡设定好的网络课程并完成相对应的作业,同时安排1—2名老师到现场指导。据统计,全镇共在9个村(社区)设立起临时教学点,解决了37名学生线上学习问题。各临时教学点村(社区)各党总支部书记在空闲时还充当起兼职教师,尽己之力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浛洸镇政府则设立流量帮扶资金,对仍未解决线上教育问题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当地社工“蓝褂子”入户指导学生操作教学平台。17个村居委为无条件线上教育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和设施设备,确保所有学生参与线上学习。
值一提的是,英德各电信运营商也积极为困难学生赠送终端设备和流量,并解决网络安装问题。如英德移动公司联合有关企业和部门捐出500多台平板电脑(含上网流量),解决部分贫困生的线上教育终端和流量需求;英德电信针对教育局、学校、当地政府、群众反映上网课无网络的情况,实施应急响应,组织进行网络排查、网络优化、建设部署和优先安装。
送教下村
教师一对一辅导确保成效
如何确保线上教育的教学成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辅导难的问题,英德各级党委政府、学校也在积极行动。如桥头镇政府组织驻村领导、学校老师跟随村干部进村入户,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并耐心讲解如何在家进行线上听课,以便家长更好地督促学生线上学习。
望埠镇各村(社区)按网格成立了“三人工作小组”(即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和教师)。针对意识不强、不支持线上教育的家长,“三人工作小组”耐心对学生家长进行劝导教育,努力转变其思想意识;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组织党员教师、志愿者及镇村干部上门帮助学生和家长操作教学设备。
黄花镇中心小学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对部分家庭困难学生采取送教下村的方式,把课送到学生家中,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够学习,确保线上学习“一个都不能少”;石灰铺镇中心小学党总支部成立线上教学跟踪落实调查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定期上门,重点对困难家庭学生、留守儿童、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一步跟踪落实,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切实抓好线上教学质量等。
下一步,英德市教育局提出,在线上教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教研力度,加强线上教学检查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线上教育质量。
本期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日前,连樟村扶贫车间正式复工,附近50余个村民第一时间返回工厂上班。这是一个利用已停办的连樟村小学闲置校舍开设的扶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