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兰在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
3月初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学以网课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新学期的学习。但便捷又安全的网课,却成了部分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的难题。英德市桥头镇红桥村委干部、妇联主席陈雪兰挺身而出当起“老师”,将村委会议室改造成“课室”。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赖远妹巫志欧
村委会议室传出读书声
陈雪兰在进入村委工作前,是一名代课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格外关注教育方面的消息,对教育教学动态也极为敏感。自学校开始上网课以来,她立即意识到,家庭困难的儿童可能没有设备上课,如果他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线上教学对这些孩子来说就等于零,将影响其学习。
桥头镇红桥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家庭学生43名,其中有10名是留守儿童。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在这些贫困学生当中,有多少是没有条件进行线上学习的。陈雪兰及时和村委会与及扶贫工作队商议,决定按照分片、分组摸排的形式,入户走访、登记造册,全面摸排本地贫困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对于没有学习设备,没有网络的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一一详细记录备案,及时解决。
经过摸排,全村有8名贫困生家里没有网络,还有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初三、高中学生没有上课设备。为让孩子能安心地在网上学习,陈雪兰与扶贫工作队几经努力,借来了4台平板电脑,为4名没有手机的学生解决了设备问题。
设备有了,但网络问题如何解决?经过一番思考,她灵机一动,想到村委会有无线网络。村委会的会议室宽敞明亮、通风透气,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把没有网络的孩子们集中起来,既便于辅导,又利于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陈雪兰的建议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于是,每天上午的开课时间,孩子们都准时出现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开始每天的线上学习。在村民看来,村委会本是严肃的办公场所,自从有了孩子每天发出的朗朗读书声,这里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委干部变身“辅导老师”
网络有了、设备齐了,可网课软件不会操作怎么办?课后的学习辅导如何开展?陈雪兰充分利用其之前担任代课老师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与孩子们的班主任取得联系,获取线上学习的操作指引及课程安排,帮助孩子们一一解决了软件操作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上网课。课后,陈雪兰主动担任孩子们的“辅导老师”,监督孩子们完成课后作业,为孩子们答疑解惑。除此之外,她还运用平时学习的知识,对个别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平时家庭监管相对薄弱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除了上班还要辅导孩子们,陈雪兰没有任何怨言,“我本来就是一个老师,现在有机会让我重新感受当老师的乐趣,虽然忙碌,但是却很充实。”
“他的学习原先不太好,我没什么文化,平时要照顾老人,也不知道怎么教他。若不是你们如此热心帮助,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他的功课一定会落下。这次真的多亏你们,太谢谢你们了!”小志的爸爸在村委接小志放学,感激地对陈雪兰说。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志,低保家庭,家中还有85岁高龄的爷爷需要照顾。陈雪兰说:“孩子在这很听话,进步很快,千万不要放弃,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村委来帮你们解决。”
陈雪兰表示,能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家庭,看到更多村里的孩子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帮助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做的事,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这特殊时期,这帮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心灵的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有如亲人般的关心与支持。”陈雪兰说。
新闻推荐
英德一标准化试点项目 获省级立项 将引领清远生态农业旅游朝高端发展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曾文英)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0年度省级农业、服务业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