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救助管理站社工向受助人员讲解防疫知识。
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通讯员/易小媚黄秀平)“您好,我们是佛冈救助管理站的社工,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吗?”在寒冬的街头,佛冈县救助管理站的社工开展街面巡查救助,为街头流浪人员送温暖,引导他们接受救助入站。
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工日,主题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是一种遵循专业价值理念,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矛盾的化解者、社会政策的执行者、社会问题的“医生”。广东省社会工作发展已十多年,累计持证社工人数达到9.6万人。
自2019年11月以来,佛冈县救助管理站就进驻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构建起“专职工作人员+社工”模式。县救助管理站充分利用社工专业技能参与救助服务,通过专业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流浪乞讨人员街头劝导服务、心理疏导及协助滞留人员寻亲返乡工作,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中。
暖心关怀
社工上街帮扶流浪人员
在酷暑、寒冬等恶劣天气,在各种节假日等时间点,县救助管理站会主动开展街面巡查救助行动,驻站社工便会到街巷、桥底、公园、车站附近等多个地方进行巡查,积极劝导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员接受救助入站。
在疫情防控期间,救助管理站进一步加强街面巡查。“在救助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流浪人员都愿意前往救助管理站,但不管是职业乞丐,还是因意外短暂流浪街头,我们都会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派发物资并耐心解释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确保疫情期间流浪人员不出现挨饿、挨冻现象。”县救助管理站社工易小媚说。
除此之外,救助管理站社工会密切关注在站受助人员的身心健康。县救助管理站为在站受助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实时记载受助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并为受助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我们一般每个星期去两次,为在站受助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他们交流谈心。而对于安置在医院的受助人员,因疫情期间无法探视,我们通过每天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医务人员了解每位受助人员的状况并详细记录情况。”易小媚说。
曲折寻亲
失踪二十年终返乡
1月21日,失踪二十多年的朱火明,在佛冈县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员布村。
这是县救助管理站帮助滞留人员寻亲返乡的典型案例。2019年10月,县救助管理站接收到一名流浪乞讨救助人员,由于其患有精神疾病,该名救助人员被安置在佛冈县慢性病防治医院接受治疗。
办理入站后的24小时内,县救助管理站通过登报、全国寻亲网、报请公安机关提取DNA及指纹、人面识别等方式帮助其寻亲,却未能查到该名救助人员的身份信息。
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社工每周安排两天到慢性病防治医院探视和谈心,希望与该名救助人员建立信任并从中获取其身份的线索。“刚开始他还是比较抗拒交流的,后来渐渐地与我们熟悉起来,彼此建立了信任感,再加上药物的控制,他也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与家里的简单情况。”县救助管理站社工何路生说。
2019年11月16日,县救助管理站在了解到初步情况之后,联系到蜗牛公益广泛发布寻亲信息,终于在11月18日寻亲成功。据了解,该名受助人员名叫朱火明,已经失踪了二十多年,当地派出所也查询不到其户籍信息,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县救助管理站与龙南县救助管理站多番沟通,并和其亲属联系核实情况。最终,在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社工的护送下,失踪二十多年的朱火明于今年1月21日返回家乡。
日前,另一名受助人员也在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回到家中。3月6日,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年约60岁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无名氏女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社工立即前往医院按照救助流程向她询问轨迹,了解需求。
当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社工问及其信息时,该名女性自称来自越南,19岁时外嫁到清远市。随后,她写下自己的越南姓名。根据她提供的信息,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社工积极拓展寻亲渠道,通过互联网+寻亲信息推送、公安技术等手段帮助其寻亲。惊喜的是,在救助的第二天,该名女性的亲属就看到了寻亲信息。经过14天的隔离之后,3月20日,该名女性的亲属前往县救助管理站将其接回,并为县救助管理站送上锦旗。
转行社工
“有爱心才能有动力”
“我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自从了解到县救助管理站有引进专业社工的计划之后,何路生就从原本的装修行业转向从事社工,“得知我的想法之后,家里人也比较支持。”
而易小媚则是从一名人民教师变成职业社工,“我的老公之前在广州也是做社工,当时我也会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因此对于社工这一职业也比较熟悉了解。”她告诉记者,“5年前我们回到家乡佛冈,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去年了解到县救助管理站打算进驻专业社工,我便决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这一职业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易小媚看来,社工是一份极需耐心、细心的工作,“在刚开始时,不少受助人员与我们尚未建立信任关系,都比较抗拒交流。”她表示,“在这种时候,我们只能更加耐心地与他们交流,通过观察他们的举止动作进一步了解他们。”
何路生认为,有爱心同样是社工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对流浪人员怀有爱心,才能有积极去帮助他们的动力。”
“作为救助管理站的社工,最开心最满足的就是看到受助人员能够一家团聚,街上的流浪人员少一个,我们的心就安定一分。”易小媚表示,从11月5日入驻县救助管理站以来,社工积极协助滞留人员寻亲返乡工作,目前已经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共同帮助4名滞留人员成功寻亲。
新闻推荐
2019年,佛冈县人大组织对国道106线改造情况进行调研。程浩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曹惠珍)近日,佛冈县创文办组织召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