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雕
张刚庆
朱庆棠
杨扬
向镜芬
黄飞
许可慰
崔敏
第六批医疗队
领队陈经雕
必须有人冲锋在前
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战“疫”者逆行向前,是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驰援武汉期间,我带队先后派驻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开展确诊患者收舱治疗后符合临床出院前的两次核酸检测复查工作,这项工作是判断患者是否治愈、能否出院的“金标准”之一。
此次战“疫”,感受最深的是全社会动员,上下一心,让英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放开手脚,无后顾之忧。感谢媒体报道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当我们的名字登上广州塔这个城市之巅,除了深感荣耀,更感谢国家与人民给予的肯定!当必须有人冲锋在前时,我们上,因为值得!
团队战疫故事
2月4日,我们广东应急检测队仅7小时就完成对移动P3实验室进行行前检测和装备,联系厂家为检验仪器设备做减震抗震包装处理,紧急召集确定人员,打包装箱准备物资,协调公安、铁路等部门申报通行手续等所有准备工作,2月5日凌晨0时30分,经过连续16小时长途跋涉,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抵达武汉。
广东移动P3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可移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此次驰援武汉是它第一次走出“家门”,首次跨省使用。
我们检测队共8人,移动P3实验室12米的主实验舱、9米的保障舱展开很庞大,但其实里面操作空间非常有限,3名专业检测人员就坐在方寸间研判“阴阳”,截至3月8日江岸方舱医院休舱前,共完成1844份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
第七批医疗队
领队张刚庆
抗疫是更深层的洗礼
驰援武汉45天,我们队伍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回头、安全运行零事故的“战绩”,全体队员健康回家。
我曾经援藏一年,给我的思想与灵魂进行了一次洗礼,本次抗疫是对我的思想与灵魂的更深层次的再次洗礼。
我们为武汉人民做了一些事,在离开时武汉人民同样给予了我们最高的礼遇,我们来时义无反顾,回时依依不舍。
特别感谢后方的支援与认可。比如这次致敬活动;比如将生活物资,抗疫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前方;比如将米面油,蔬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送到我们后方的家,一解我们的后顾之忧。
团队战疫故事
2月3日晚12时,我们广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61人,冒雨携7台救援车辆及药品、医疗设备、防护和生活物资31吨,成建制地驰援武汉,成为第七批广东援汉医疗队。
2月6日起我们受命先后转战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累计管理方舱床位471张,收治患者404人,治愈出舱107人。
我们贡献了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的广东经验——“安全观察员”制度;我们在日海方舱、江汉开发区方舱建设前期就协助建设,从病区环境改造、仓储管理、路径规划等各方面进行完善;我们全方位参与方舱医院的管理与营运,甚至后勤司机都开起了救护车,全面承担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的患者转运、标本运送、物资输送等任务。
第九批医疗队
领队朱庆棠
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后方亲友拍摄了我名字“登”上广州塔的照片,第一时间发给我。没想到自己能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登上城市之巅,非常感动。也要谢谢广州日报发起的这项暖心活动,向公众传递了正能量!
我们这支医疗队从2月7日抵达武汉,“打过最难打的仗,啃过最硬的骨头”,如今又成为留守到最后的国家队之一。
抗击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并非孤军奋战。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战斗中,都在有力地支持、鼓励着医务人员,可以说体现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这正是我们的民族魂。为守护人民的健康而拼过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无上荣光!
团队战疫故事
自2月7日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至今已救治了215名重症、危重症患者。针对受援医院ICU床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大量危重症患者救治需要的难题,率先在普通病区设置“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使受援医院ICU床位扩充了25%,开展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等先进重症救治技术,显著降低了病亡率。
我们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前线后方群策群力,采取“急救与治疗并重、新冠肺炎和基础病并重、护理与康复并重”,创立了“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管理模式。早期引入肺康复和肢体康复治疗,并受协和医院西院委托,牵头组建康复治疗团队在全院推广早期康复治疗。
领队许可慰
能够“殿后”特别光荣
人在武汉,没有想到后方给予我们这样高的认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给予我们家属的照顾关爱,让我们倍感温暖。就我个人而言,无悔参与战“疫”,这次在武汉奋战的经历将成为我一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足以铭记终生。
医疗队员的名字“登上”广州塔,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尊重医护人员的良好风气,让医护与病人更好的携手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
我们作为留守到最后的“国家队”之一,最近不断从已撤离的其他医疗队接收病人。经过50多天的奋战,我们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大家精神非常饱满,也为能够“殿后”感到特别光荣,这也说明了国家对广东医疗力量的信任以及广东对国家战“疫”的贡献。
团队战疫故事
我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通过紧密联系广州“大本营”,包括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多位名医,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为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提出个性化的综合强化治疗方案,注重中西医结合,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广东方案”。
为“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我们医疗队创立了“逸仙ICU病房”,将病房改造成具有4~5个床位的小型ICU,还推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生护士联合组队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对于出院患者,我们通过出院微信群避免“失联”,为出院患者解答居家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醒他们按时复查。
我们临时党总支发动党员团员带头,将医疗队的补给品捐赠给需要加强营养的患者,并制作写有武汉方言的“温馨加油卡”。
第十批医疗队
领队杨扬
总结经验编写指南
“你的名字,我们的荣光”致敬活动不仅仅体现了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重,更体现了大家对生命权、健康权的一种尊重。我们常说:“有什么,都不要有病。”疫情袭来,人们才深刻地体会到健康是多么重要,生命是多么宝贵。
我们从2月9日驰援武汉,3月30日返回广州,在武汉奋战51天。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全世界对它的认识都是从无到有,对它了解越来越多,不断总结它的规律。在抗击中,我们这支队伍在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等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总结治疗经验,编写中山三院版临床治疗指南,希望能为正在与疫情搏斗的国外医学同道提供参考。
团队战疫故事
我们中山三院医疗队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唯一的“广东力量”。截至3月29日,我们负责的病区收治90例患者,是全院区收治患者最多的重症病区之一,平均年龄61.8岁,且85.6%以上为重症和危重症。治疗后重症、危重转为轻症77例,治愈出院73例,死亡2人。在救治大量患者的同时,我们团队保持“零感染”,突出的工作成绩在光谷院区17支援鄂医疗队中名列前茅。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门发文推广武汉同济医院“光谷经验”。在3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中山三院医疗队作为17支医疗队的代表,专门对救治经验作了介绍。
第十一批医疗队
领队向镜芬
感谢国士之礼相待
当得知我的名字被将光荣地亮灯广州小蛮腰,我觉得意外又开心,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应该属于全体广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至今难忘与医疗队队员一起星夜抵达武汉的那个夜晚,仿佛就在昨天。和大家一起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返程时车站人员的热情更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国士之礼相待。我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愿与吾辈之青春,守卫这盛世之中华。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跟党走、靠党建,作为一个老党员,深刻感受到危难之时,只有做到这六个字,才能令我们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团队战疫故事
2月9日,我们来自广东20个地级市的108个医院共30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广东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千里驰援武汉。在抵达武汉后,清远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急诊科副主任向镜芬被任命为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第四临时党总支书记,担任广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我们主要负责东西湖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患者,共1461张床位。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们医疗队位列其中。
近一个月时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从满床到患者清零。驰援武汉40多天,我们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3月20日,全队不辱使命,载誉而归。
第十二批医疗队
领队黄飞
刚到荆州常夜不能寐
581名队员,都是披荆斩棘的英雄。每一个名字都闪耀着荣光。我们肩负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托,驰援荆州,力驱疫霾。
回望荆州48天,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我刚到荆州时,每天看着严峻的疫情数据,经常夜不能寐。因为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我们肩负重托,奋力前行。
在荆州的日日夜夜,历经风霜雨雪,广东医疗队与荆州医务人员一起,同舟共济、共赴险境、勇挑重担、突破难关,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看到广州塔闪耀这些名字之时,我们感慨万千。我们感谢鼎力支持的广东大后方,感谢荆州人民,感谢每一位队员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胜利完成支援任务。
团队战疫故事
自2月10日以来,广东先后派出七批、581名医疗队员来到荆州前线。我们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发挥广东“硬核”实力,帮助荆州理清防控工作思路,筑牢抗击疫情的荆江大堤。迅速抓住关键,全力把好救治关,高标准实施科学救治;迅速把握核心,全力把好防控关,高标准提升疫情防控水平;迅速协同调度,全力把好保障关,高标准强化保障支撑体系。建立危重症救治中心,支援荆州10家医院,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创造了前后方紧密互动,“一个标准、一套人马、一个系统、一项制度”的广东打法,支援荆州夺取疫情防控总体战的全面胜利。荆州的总体治愈率由2月11日的5.21%提升至3月27日的96.70%。3月27日,荆州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实现全市清零。
第十三批医疗队
领队崔敏
医护战斗还未结束
当我带了238名队员前去荆州抗疫,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平安安地把他们都带回广东来。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医疗队员,都充满着救死扶伤的情怀。因此,当我看到广州很多地标性建筑在做“你的名字我们的荣光”活动时,首先我要对广州表示感谢。另外,我认为作为医务人员抗击疫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医护队员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当前境外输入病例增多,我们仍须应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形势,我们必须严防死守,保卫好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
团队战疫故事
2月11日晚,我带着238名医疗队员在白云机场踏上前往湖北的航班。为了保证队员的安全,我们团队专门建立了“院感监督员”制度,由专人盯着队员们穿脱防护服时的每个步骤,保障他们不出错。
队员们的敬业精神非常令人感动,大家冒着危险转运危重症患者,十几个人推着上ECMO的病人去拍CT,防护服不透气、勒得紧,每次回来,十几人无不衣衫尽湿,但从没抱怨过一句话。医护人员的仁心仁术,也让荆州患者记忆深刻,护士们给重症患者喂饭、端屎端尿,任劳任怨,把患者当成了亲人。很多人因此也留下了我们医生护士的电话,说等病好了,一定会专程来看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任珊珊、曹菁、武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任珊珊、曹菁、吴子良
通讯员粤疾控、高龙、林伟吟、张丽
新闻推荐
清远旅游业逐步走出“停摆”危机 “花经济”复苏 自驾游“升温”
随着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向好,清远旅游业逐渐回暖。梁素雅摄清远旅游景区室外项目已恢复营业,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赏花观景。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