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栋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通讯员清医宣供图近日,53岁的市民陈女士(化名)突然感到腰部疼痛,右侧下肢麻木、疼痛,起初并没有多在意,可几天后,疼痛加剧,连行走、翻身都感到困难,这才被家人急匆匆送往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主任医师陈金栋介绍,经检查,该患者的病症属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不可避免地存在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再加上一些外力或外伤,都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症轻则下肢放射疼痛麻木,重则会导致大小便障碍、下肢肌力下降,甚至截瘫,因此需及早警觉,勿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运动过猛或久坐不动都可能是诱因
让陈女士疑惑的是,自己平日里能走能跑、能蹦能跳,怎么突然就疼痛剧烈了呢?陈金栋询问后发现,陈女士平日里喜欢打麻将,经常一坐就是半天。陈金栋表示,有研究表明,成人平卧位时腰3椎间盘压力为20kg,坐起时达到270kg,可见坐着对于椎间盘的压力是最大的。同时,陈女士还爱好跳舞,连鬼步舞都玩得很溜。陈金栋认为,陈女士在跳舞时如果由于某个动作不恰当或用力过猛,都有可能导致腰椎间突出加重。
有的人区分不出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陈金栋介绍,腰肌劳损的症状特点是腰部按有明确的压痛点,活动时腰痛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很少伴有下肢疼痛。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的症状除了腰痛外,还伴有下肢放射痛,通常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还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而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有时会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该如何治疗?
那么,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该如何治疗?“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以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者等。”陈金栋表示,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高,站位居中,平卧位最低。因此,对于腰椎间盘轻度突出患者,能够躺着,就不要站着,能够站着,就不要坐着,尽量卧床休息,“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缓解后,要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同时需注意保暖,以减少复发的几率。”除了卧床休息,非手术治疗还包括牵引治疗、物理治疗,以及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等。陈金栋尤其提醒,一些中药成分不明,避免应用导致皮肤烧灼或腐蚀的药物外用。
陈金栋介绍,大约10~1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及时恰当的手术,能迅速解除其痛苦,恢复劳动力,远期效果良好。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如果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或者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的,出现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出现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则需要通过手术方法来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陈金栋表示,近年来,利用微创外科技术已是一种发展方向,微创手术对患者而言损伤小,效果良好,但是微创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并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以采用微创方法,所以不能不顾其它情况一味地追求微创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突出的椎间盘的情况以及腰椎稳定性采取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术并不可怕,手术是很安全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是非常肯定的。
预防
避免和减少积累损伤是关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金栋提醒,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受到积累损伤所致,而积累损伤又是加速退变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避免从陈年老腰到“腰突”,避免和减少积累性损伤是预防的关键。
陈金栋建议,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要避免久坐、减少大幅度弯腰和搬重物。长期伏案的工作者要注意调整桌椅的高度,定期改变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跷二郎腿、含胸弯腰驼背等不良坐姿。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另外,长期下蹲工作的人和经常搬重物也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重。
对于普通人群,陈金栋建议日常可通过游泳、吊单杆、做飞燕和拱桥动作锻炼腰背肌功能,但运动前先进行腰部的各种准备活动,使肌肉灵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注意避免长时间开车,通宵打牌玩麻将。抬东西时,采用正确姿势,即在下蹲姿势下,用腿的力量将重物抬起,以免造成腰部损伤。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做些伸腰、挺胸活动,必要时使用宽腰带保护。过度肥胖,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嗜好也可加剧腰椎间盘退变,同样应引起重视。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钱敏敏通讯员彭可明
新闻推荐
清远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召开整治河湖“四乱”问题599个 数量全省第一
清远日报讯(记者/钟履双)3月30日上午,记者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获悉,清远市共设立市、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