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筑起了坚实的防疫堡垒,实现了零疫情,为守好广东“北大门”贡献了力量。潘贤强摄
早上7时,13名工人来到龙坪村的连州市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基地,开始一天的劳作,按照年前的规划做好新柑橘品种和150亩水稻的种植。
而在6公里外的青石村,160名工人检测体温后陆续走进广源碳酸钙有限责任公司车间,生产线的机器开始轰鸣起来。
田间地头春耕忙,工厂机器响起来……近段时间,连州市委、市政府推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手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连州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依法、科学、有序”的原则,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群防群控、齐抓共管的防控格局。
位处粤北的连州,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县、乡道设立23个联合检查站,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流值守检查,落实“逢车必检、逢人必查”要求。至撤销联合检疫点为止,共排查车辆57.45万车次、人员198.69万人次,筑起了坚实的防疫堡垒,实现了零疫情,为守好广东“北大门”贡献中坚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黄津特约通讯员黄迪通讯员张萍李蕾吴涓涓潘贤强
党员冲在前
2月5日,大年十二。凌晨1时才睡下的黄雄伟,在清晨7时又准点起了床。把前一天过境车辆和人次,发热人员、湖北籍车辆和人员等相关数据整理好报给上级,随后他又奔往3个防疫检测点巡逻。
傍晚17时许,黄雄伟驱车来到宜章县S346线进入大路边油田村检测点。这是他当天第二次到该检测点巡查,到了晚上,他还需再巡查一次。
检测点现场,医务人员、民警和镇干部相互配合协调,做好过往车辆登记和司乘人员体温检测工作。一辆湘牌小货车驶了过来,黄雄伟举手示意车辆停下,协助医务人员检测体温。看到司机没戴口罩,黄雄伟立即进行劝导:“老乡,外出记得戴口罩啊,为了自己也是为家人着想——你家人都想你健健康康的,对吧?”
作为大路边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黄雄伟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20多天战斗在抗疫前线。“这只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罢了。”黄雄伟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连州抗击疫情第一线,有众多黄雄伟这样的“硬核”党员干部。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连州成立了12个联合检疫检查站临时党支部、1262个党员先锋岗、235个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党群志愿者支援3470人次,全市7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4000多名党员带头参与一线防控工作。
宣传全覆盖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农村地区成了防控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如何守护好村民的健康,阻击疫情的传播?宣传是关键。
“戴口罩、宅在家、勤洗手……”防疫期间,连州市民拨打电话时,会发现屏幕上多了一个“防控疫情三字经”视频显示。
“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宣传形式,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高频率的举动中,加深对疫情防控知识的了解。”东门北路的“90后”连州街坊陈玥珊说。
这是连州为加大和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而推出的,确保做到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防控新冠肺炎,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要戴口罩、勤洗手……”在星子镇各村、各主干线的65个党员岗,大喇叭里响起了熟悉的“乡音”。这些用本地方言播报的内容通俗易懂,将防疫声音传到田间地头。
复工复产忙
在连州市凯恩斯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紧张工作。公司执行董事郑贺存介绍,他们2月中旬复工,目前员工已全员到岗。“得益于连州防疫工作有序有效,我们公司成为行业里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在市场中占据了先发优势,赢得了新订单。”
疫情发生后,连州通过“一企一策”等举措,帮助企业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3月2日上午,连州举行受疫情影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仪式,向4家企业补贴返还1218.24万元,受惠职工达1600人。返还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企业开展职工转岗培训、缴纳社会保险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更好复工复产。
为做好复工复产,连州市委书记欧国伟多次到建滔集团等重点企业调研,倾听企业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市长唐庆卫频频深入企业和农业基地现场办公,对复工进行指导部署。
截至目前,连州已有1209间企业复工,其中规上企业45间,复工44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最美夫妻档
前一天刚刚下了雪,夜晚寒风刺骨。
2月17日21时50分,梁善风来到二广高速丰阳镇服务区(南下)防控疫情执勤点,走上岗位。此时,在一公里外的二广高速丰阳镇服务区(北上)执勤点,妻子曾翠萍正在交班,准备回家。
他们两人是连州市丰阳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也是防疫点执勤人员。南下北上重要通道二广高速从丰阳镇穿境而过,为此,连州在丰阳镇服务区(南下、北上两个点)设置了疫情防控检查点。
2月16日凌晨,天下起了雪,曾翠萍就在雪雨交加中值守了通宵。当晚还有大雨大风,虽然穿着军大衣,但曾翠萍还是感觉寒冷异常。执勤中她把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放在路基上,几小时后忙完回来拿,发现矿泉水已结冰成块。
这段时间来,由于不同班次、不同地点,“你在这头,我在那头”成了他们二人生活的常态。而在连州境内23个执勤点,还有不少这样的夫妻档。他们热血担当、守望相助,成为当地防控疫情的重要力量。
■新闻特写
三人驰援监利县患者写来感谢信
3月9日,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最后一批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也宣告连州驰援监利县的3名医务人员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这3名医务人员都来自连州市人民医院。最早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莫文庆,多次放弃休息日连续上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喜欢这句诗,也常常以此激励自己。这次到监利,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打赢这场战"疫"献出绵薄之力。”他说。
精准施治的莫文庆,赢得了患者的好评。2月23日,一名出院患者专门写来一封感谢信。
从2月20日开始,“90后”曾慧从监利县人民医院转战监利县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迎来了全新挑战。她负责的3名患者,有一位是70岁的老伯,插着胃管和尿管,大小便失禁,还戴上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身包裹严实,为患者进行翻身擦洗是非常辛苦的,曾慧常常汗湿衫背。清洗完后,测生命体征、喂营养餐、送药、输液……一项项完成下来,就用去了一个多小时。
中午一点半交班出病房,曾慧感觉有点虚脱,“浑身湿透不说,主要还是非常饿,因为早上不敢吃太多,到现在也将近7个小时了。”
3名医务人员中,24岁的丘金霞年纪最小。发口服药、雾化治疗、打针、量体温、测生命体征……对原本在感染科工作多年的丘金霞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不过,在隔离病房这些工作难度却要比以前大。
戴着3层手套和护目镜,让简单的操作变得麻烦起来。“比如静脉流置针,戴着手套手指不灵活,血管不好找;戴着护目镜,视线受影响。”丘金霞说,这比平时要耗多一倍的时间。
“这段时间身体适应了穿上三级防护服的工作强度,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刚消失又浮现,习惯了。”丘金霞说。
2月11日出发,3月20日返程,连州3名“最美逆行者”不负使命出色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新闻推荐
和贫困户面对面“拉家常” 找准脱贫攻坚的痛点难点连州市领导到九陂镇四联村扶贫夜访
清远日报讯(记者/周璐通讯员/黄迪)“现在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哪些困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3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