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7点20分,罗灶兰手提垃圾、肩挑箩筐走下楼。(清远日报记者江元威摄)
3月31日,清城区大观街一栋民房的门前贴上了提醒住户自觉提垃圾到楼下垃圾桶的告示。(清远日报记者江元威摄)3月31日凌晨3点半,大部分人还在熟睡。清城区南门街,安静得只听到“嗖嗖”的扫地声。罗灶兰和往常一样,带着智力有些障碍的儿子来到了南门街开始清扫道路,凌晨5点,他背上箩筐,开始爬楼收集住户垃圾。不同的是,这一天,是他最后一天上楼了。
4月1日起,凤城街道正式取消上楼收集垃圾的“传统”,改为居民自行将生活垃圾分类并投放至周边垃圾收集桶的模式。凤城街道表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号召进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垃圾分类,已是势在必行,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逐步引导。首先,就得推行“垃圾下楼”,提升居民垃圾分类与度,这样也能保证楼道清洁,防止四害滋生,更好地促进生活垃圾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像罗灶兰这样日复一日,起早贪黑背着箩筐上楼收集垃圾的环卫工,在凤城还有160多名,他们每天至少得费4小时,爬5600左右的台阶,这样的工作,有的已坚守了30年。如今,上楼收集垃圾虽然已被取消,但环卫工们的工作仍在继续。无论严寒酷暑,他们从深夜清扫到天明,只为第二天苏醒过来的,是干净整洁的凤城。
带着儿子上楼收集垃圾12年
“一共负责22条。”罗灶兰拿出保存在身上12年的22条钥匙说道,这些居民楼中有些是9层,有些8层。按8层楼,每层之间有20级台阶计算,8层楼约有140级台阶,上下一趟就是280多级。那么,光上楼收垃圾,罗灶兰就要背着沉重的箩筐,马不停蹄地爬6160级台阶。长年累月下,64岁的他已经有点驼背。好在,罗灶兰有个得力的帮手,那就是他的二儿子良泽。
罗灶兰与妻子育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智力有些缺陷。因为担忧儿子在家不安全,每天凌晨3点半,同为环卫工的两人会各自带上一个儿子出门干活。2017年,罗灶兰的妻子因为常年爬楼梯,膝盖受损严重,不得不辞工在家养病。而良泽并没有跟着母亲闲在家,而是继续坚持每天2点多起床,陪伴父亲上街干活。虽然父子俩没办法有过多沟通,但看得出来,良泽懂得体贴父亲,也很勤快,全程都在认真帮忙。
清晨6点20分,罗灶兰收集到的垃圾已经装满了全部的垃圾桶。他与儿子来到南门街路口,等待垃圾运输车将清空的垃圾桶带回再去下一个收集点。连日来,清远气温骤降。衣着单薄的良泽,不断地搓动着双手。罗灶兰负责的片区就在四季茶楼附近,但他说,自己从未带儿子进过茶楼“叹早茶”。“一个月干26天,1700元,除去社保,到手工资只有1400元左右。这么多年来,物价已经涨了不少,但工资只涨了200元。十年前,我还带儿子在外面吃过5元的早餐,但现在吃不起咯。”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罗灶兰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连续30个春节坚守岗位
背着箩筐爬30条楼梯,8400级台阶收集垃圾,沈秀丽只需要4个小时。看起来瘦弱的沈秀丽干起活来却是个“大力士”“拼命三娘”。30年前,沈秀丽便开始从事环卫工作,她干活勤快、利索,打扫的楼道干净、整洁,深受居民好评,曾荣获最美“城市美容师”称号。
原本沈秀丽只需要负责25条楼梯,但由于人手不足,沈秀丽主动申请多负责5条。怕干活不利索,她从不将手机带在身上,为了高效完成工作,她经常背着箩筐小跑下楼。夏天里,她每天热得满身大汗,每天工作结束后,身上是汗水味夹杂着垃圾里的菜汁味,“太馊了,很难闻!”沈秀丽笑说,自己都闻不下去了。
“春节更忙,因为垃圾更多,人手又不足。就算今年有疫情,也得干啊,没办法,我们不干,那么多垃圾怎么办?”30年来,沈秀丽没有休过一个春节。每逢年初一,家人都会回英德老家探亲,沈秀丽仍坚守在岗位上。每年只有母亲生日那天,她才舍得请个假,回英德陪伴母亲一天。
一年下来,她背着箩筐爬了超过2000000级台阶,这事坚持了30年。虽是“拼命三娘”,但每逢回南天就风湿痛的毛病,提醒着沈秀丽要注意休息,“没办法,我还有个儿子没结婚,我还得赚钱养家啊,如果可以,我想起码干到60岁再退休吧!”
说起取消上楼收集垃圾,沈秀丽心中其实有些不舍。“30年了,我与很多居民都成了老熟人,平日里他们都待我很好,很体谅我的工作,经常跟我说谢谢,见我渴了给我水喝,有时还会给我一把菜,一些水果,不过我经常都拒绝他们的好意,毕竟是自己的本分工作嘛,没什么的。”
招工难!劳动强度大工资微薄
“环卫工上门收垃圾不仅要面对脏与臭,还要在一天内拎着几十斤重的垃圾爬上几千级台阶,实在是很辛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人都可以宅在家不出门,但环卫工们依然得每天坚守在岗位。”凤城街道公用事业管理所所长陈鹏介绍,凤城街道与清城区其他街道最大的不同,就是老旧小区特别多。整个凤城街道需要上楼收集垃圾的楼梯有3200条左右,平均每个工人大约需要上20条楼梯。因为工作强度大,一直存在招人难的问题,导致上楼收垃圾空缺岗位。目前承包公司主要通过计发加班工资让部分工人以自愿加班形式解决一部分岗位,另外高薪聘请临时工人来解决另外剩下的空缺。
如今,凤城街道大部分上楼收垃圾的环卫工年龄都超过50岁,30%的环卫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及腰肌劳损等疾病,越来越多人因无法完成上楼收垃圾的工作,不得不辞职,比如罗灶兰的妻子。“老员工多数快退休,现在很多年轻的嫌辛苦工资又低,不愿意干。如果再不改变工作方式,垃圾清运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不得不推行"垃圾下楼"的原因之一。”陈鹏说道,取消上楼收集垃圾后,凤城街道将会利用节省出来的人力,延长路面的保洁时间,原本负责上楼的环卫工们也会在垃圾投放点,做好垃圾清运工作,确保清运效率。
31日上午,罗灶兰在沿江路一栋居民楼里见到了居民潘女士,提醒她4月1日起,自己就不再上楼收垃圾了。潘女士说,自己很支持街道的这一举措,“将心比心,这么多年,他们上楼收垃圾确实太辛苦了,我们上班、买菜时顺带将垃圾一起带下楼,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而且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楼道变得更加干净,何乐而不为呢?”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钱敏敏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张彩霞通讯员/黄璇黄洁珊)多部门联动为系统减免社保费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提供“免填单、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