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颈镇通过激活村民自治活力,实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贺欢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白雪)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但有些村庄缺乏产业作为经济支撑,集体收入微薄,建成后的美丽乡村后续管理成为薄弱环节。近年来,清新区龙颈镇正在通过激活村民自治活力,实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巩固和持续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发挥主体作用
促村实现长效美护
村内清新怡人的空气、平坦整洁的道路、生机盎然的绿化……走进龙颈镇共和大坑村,一幅亮丽和谐的乡村风景画呈现在笔者眼前。
“你看,我们村比过去大变样了,道路干净整洁,让人看着就舒心。屋前屋后的乱堆乱放也没有了。现在村里每天都安排专人打扫卫生。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将村建设得更漂亮。”大坑村村长龙炳新自豪地说。
据了解,大坑村原来只是共和村委会的一个普通小乡村,村内有800余平方米的危旧房,巷道大多没有硬底化,缺乏娱乐场所,村民多以种植水稻为生。
2018年前,龙颈镇不少地方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坑村村民见此十分羡慕,决心建设美丽乡村。
2018年年初,大坑村报名建设美丽乡村,但当打听到了申报美丽乡村建设条件后,龙炳新一下子就犯难了。原来,为了保证美丽乡村建成并通过验收后,村庄不至于因为缺乏管护而迅速破败,龙颈镇政府倡议,村小组需自筹3万元作为长效管护专项资金,聘请贫困户对村庄进行保洁、修缮、日常维护等。
“把自己的村子建设好是分内之事,我们一定支持”,龙炳新在村民大会上告知村民此事后,出乎他意料的是,村民的建设热情非常高,纷纷表示支持。
通过自筹资金加上政府的奖补资金使得大坑村有了充裕的建设条件,在确保通过验收的基础上,该村可以进一步对村庄进行美丽升级。
当谈及长效管护资金的使用情况时,龙炳新说:“这一年来,长效管护资金在镇政府的引导下用于聘请村内的贫困户当保洁员,在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也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得以保持。”
得益于村容村貌的改观,清远尚品德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计划租用大坑等村共3000亩以上的土地种植茶叶。大坑村将在龙颈镇政府的引导下,升级村容村貌,整合土地,盘活产业,力争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建立长效机制
乡村美丽成常态
龙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依赖外来资金“输血”,还需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实现自身“造血”。只有让村民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主体,让他们参与,使他们最大程度获益,他们才会在建设和后续管护中更加上心。
目前,龙颈镇已有250条自然村完成管护资金自筹工作,自筹资金达900多万元。据悉,龙颈镇通过发动宣传,引导村委会利用村集体经济、乡贤捐资、土地流转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长效管护资金的筹集,推行自筹长效管护资金的机制。
同时,龙颈镇还建立健全长效资金管护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制定出台《关于规范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创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资金使用的工作方案》,完善后续维护机制资金使用管理操作规程,明确管护资金筹集、使用、公示、监管等内容,确保申报创建时就有方案引导保障长效管护,并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美丽乡村长效管护系列政策,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管护工作,凝聚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强大合力,实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巩固和持续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新闻推荐
清新区“南粤春暖、助力扶贫”网络直播招聘会在该区融媒体中心举行。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洪燕丹何永健)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