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陈咏怀摄
4月10日上午,英德交警大队举行摩电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发布会,通报近段时间以来交警部门摩电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和事故情况,并现场回应市民关心的“电动自行车是否需要戴头盔?”“共享电动自行车如何规范使用?”等问题。
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严查违法行为
2019年,英德市发生涉摩托车交通事故468宗,死亡42人,分别占交通事故总量42.51%和37.5%。其中,无证驾驶299起、占63.89%;不戴头盔104起、占22.22%;涉酒事故95起、占20.3%。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英德辖区涉摩涉电事故频发,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为规范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路面通行秩序,提升驾驶人安全文明意识,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英德公安机关从2月26日起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英德市交警大队大队长张邦培表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全警参与、采取超常规措施严肃查处涉摩涉电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市公安局安排警力每日到市区各主要路口站岗执勤1小时,提高见警率;市交警大队成立3个摩电整治工作组,下沉到各乡镇,联合派出所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严查涉摩涉电的隐患问题和违法行为,确保安全隐患摸排、整改到位。目前,英德共查处涉摩涉电交通违法行为9594宗,暂扣摩、电车辆共6689辆。
同时,交警大队全面延伸交管服务将车驾管业务下放全市六个交警中队,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摩托车入户、年检、驾驶证申领、换证等业务。并创新开展警邮合作,便民利民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第一季度,交警部门共受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入户34562台(包括合标电动自行车、超标电动自行车、普通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市民对摩电入户上牌的意识不断提高。”张邦培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英德市涉摩涉电交通事故稳步下降,第一季度,共发生涉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101宗,同比下降17.89%;死亡10人,同比下降16.67%;受伤125人,同比下降17.76%;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150元,同比下降34.58%。
摩、电车辆行驶秩序明显好转,市区戴头盔率达95%以上,上牌率、按规定装载率均达90%以上,农村地区涉摩涉电驾驶人遵章守法率逐步提升。
加大农村整治和宣传力度
“虽然摩电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地区整治效果不太乐观,农村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现象仍然突出,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张邦培表示。
下一步,交警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涉摩涉电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严查严管整治力度,进村入户迅速对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人、车、证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全面掌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基础信息;继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推进驾考入户登记下乡、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等,将能下放基层的车驾管业务继续下放,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交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针对农村摩电驾乘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对交通参与者的教育警示,提高农村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水平。
交警部门回应市民关心热点
发布会现场,交警部门还对摩电整治行动中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针对电动自行车是否需要戴头盔的问题,交警部门回应,合标电动自行车(有脚踏骑行功能、最高时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kg、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等于400W)原则上不需要戴头盔,因为它属于非机动车,但为了安全起见,交警部门仍然建议驾驶人戴头盔、靠右行。而超标电动自行车、普通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驾驶人必须带头盔。此外,合标电动自行车只能在有固定座椅的情况下,载一名未满12周岁的儿童。
对于市区共享电动自行车经常乱停乱放的问题,目前交警部门已要求相关公司对所有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入户,并设置了安全的停放点,规范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使用。
不少市民关注摩托车驾驶证科目考试的恢复时间,交警部门表示,疫情期间交管部门暂停办理机动车(含汽车、摩托车)驾驶人各科目考试业务,具体恢复时间需等上级通知。一旦恢复,交警部门将加派人手安排考试。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通讯员吴婵娟张玲
新闻推荐
省定贫困村100%退出 大站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员带头抗“疫”战“贫” 多种帮扶手段助贫困户增收
贫困群众把扶贫工作队送的黄皮树运回来种植。清远日报讯近日,记者在英德市大站镇获悉,截至去年底该镇贫困户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