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锋
如今走进清远市清城区大观街角公园,与之前的杂草丛生相比,公园成功“换装”让人耳目一新,充满历史感的老照片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
今年是清远创文冲刺年。清城区在创文过程中,注重老旧小区“微改造”,突出保障城市和人居环境的安全舒适,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探索社区“微改造”新方式,不少老旧小区因此发生蝶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改造”,赢得群众的一片点赞。
随着岁月的变迁,老城区设施陈旧、配套不齐的弊端开始暴露,这种“先天不足”的居住环境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清城区从群众直接利益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将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建设品质的强烈诉求转化为改造行动,不失为一种好思路、好办法。
“微改造”不同于“大棚改”,它没有大拆大建,却能切实改变老旧小区“脏乱差”的面貌,使其焕然一新,但也更加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清城区目前的改造成效来看,虽然只是“微改造”,但解决的都是居民最迫切的需求,让居民住得更安全更舒适,让居民对社区更有归属感、认同感。
其一,“微改造”也能见大成效。“微改造”的核心是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花小钱办大事、办群众满意的事。随着老旧小区发生变化,居住环境更好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文明素质也随之提升;其二,围绕居民身边的难事、小事,区别于传统“大拆大补”,“微改造”更加精准有效,居民积极性也更高。以清城区“微改造”为例,居民不但积极献策,还自发把自家花草树木种在花基自己管养;其三,“微改造”能更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保留更多“乡愁”,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之余,也感受到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社区共治活力。
“微改造”项目,看起来是改造项目,其实本质上还是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的一种探索。改造过程中,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将培育出强大的社区发展内生力量,更大程度上推进社区自治,共绘和谐社区“同心圆”。期待清城区在这方面有更多探索,借力“微改造”提升社区管理,在“实”字上巧做文章,在共性难题上精准发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花小钱办大事、为群众办实事,这样的“微改造”项目可以多些再多些。
新闻推荐
清城区中小学校开展300多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储备95.6万个口罩备战返校
直播广清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曹菁通讯员城宣)经历了漫长假期和网课学习后,清城学子即将重返校园。记者昨天从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