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爱心天使救助活动,给予全市像我这样需要救助的人爱心关怀和帮助……”作为天使医疗行动“半边天”救助活动首例先天性心脏病获益者,欧阳燕(化名)在感谢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
欧阳燕一出生就患有心脏病,从来不敢做剧烈运动,因家境贫困一直未能接受手术治疗。她信中提到的“天使救助活动”肇始于2010年,由清远市人民医院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0.5%—1%作为基础资金,联合社会爱心力量捐助设立,用于对清远及周边地区的贫困患者减让甚至免费医疗救助,使偏远地区贫困患者也一样能在大医院里就医。
十年来,天使医疗行动不断探索健康扶贫之路,增加救助病种,扩大救助范围,并实施“医村相伴健康同行”项目,累计资助2545例贫困患者,资助金额达2564万元。其中,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种受助人次最多。
●南方日报记者刘秋宜通讯员张丽
集合社会力量
探索公益救助长效机制
2009年,新出台的医改方案特别强调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公立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规范医疗行为。
当时,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粤北山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每个贫困患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辛酸的经历。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海波深有体会。早年读大学期间,他身边就有同学患重病,大家省吃俭用,5元、10元地捐献爱心才凑齐上千元医药费。而参加工作后,尤其是在心胸外科、重症ICU,周海波遇上的贫困患者就更为常见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清远一名群众患有重病,手术费需要3万多元,这笔钱相当于医生一整年的工资,农村患者即便卖猪卖牛全部变现,向亲友东拼西凑,也很难筹集到足额的费用。
“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在2岁前进行手术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周海波告诉笔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家境贫困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期,“看到这一幕幕重现,作为医务人员,既心痛又无奈。”
2009年11月,天使救助专项资金办公室正式成立,爱心行动筹备工作进入正轨。2010年,清远市妇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社保局和市人民医院联合印发了《〈“天使医疗行动”—“半边天”救助活动方案〉的通知》。同年5月,“天使医疗行动”——“半边天”救助活动正式启动。
“这种救助机制同时起到了一种兜底的作用,让医护人员放开手脚去抢救患者。”周海波说,清远市人民医院绝对不允许患者因缺钱而不能得到救助的情况出现,“先抢救患者,如果患者医药费不够,申报手续可以事后再予以办理。”
救助病种增加
受助对象延伸到周边地区
清远是地贫的高发区。血液是生命的燃料,失去造血功能的“地贫儿”,如果再失去外部救援,微弱的生命之火随时都会熄灭。
为此,清远市人民医院积极参与清远市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清远市重症“地贫儿”救助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清远市人民医院已从天使救助专项资金中捐助240万元用于开展重症“地贫儿”专项救助行动,共有115名重症“地贫儿”得到救助。
事实上,在天使医疗行动开展之初,地贫并未纳入救助病种。
据了解,清远先天性唇腭裂、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椎间盘突出、胆结石、子宫肌瘤等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多发于贫穷家庭的妇、幼、老身上。基于这一现实,清远市人民医院决定把上述几种疾病首先列为救助的主要病种,医院治疗这些病种的医疗技术操作成熟,并且治愈后能够快速恢复劳动力。
天使医疗行动办公室负责人李绍清介绍,救助病种从最开始的几种增至如今的十几种,目前,救助病种还包括老年性白内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乳腺癌、宫颈癌、儿童重症地中海贫血、尿道下裂和部分临床科室成熟病种及短期医院扶持病种。
不单是救助病种有所增加,救助范围人群也在扩大。在清远本地的基础上,部分病种覆盖范围扩大到韶关市、肇庆市及湖南省蓝山县、宁远县、道县等邻近地区。清远市人民医院与肇庆红十字会签订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救助协议,共救助2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摆脱了疾病的折磨,开始新的生活。不少患者怀着感激之情,给医院送来了感谢信与锦旗。
申请办理天使医疗救助的手续并不复杂。贫困患者可凭《五保证》和《低保证》办理免费医疗救助(见上图,刘秋宜摄),清远市及县一级政府认定的贫困家庭还可凭贫困证明申请办理医院相关病种《贫困医疗证》,在有效期内凭《贫困医疗证》来院就诊可享受免挂号费、床位费5折和检查费(不含化验费)8折的特别优惠。
实施“医村相伴”
持续加码健康扶贫力度
阿珍(化名)是清新区太平镇村民,10年前全身出现红疹,病情未得到控制,后被诊断为脓疮型银屑病。多年来,她虽然一直在各医院接受诊疗,但病情反复并逐渐加重,导致关节变形,行动不便,失去劳动能力。
2019年,清远市人民医院开展实施“医村相伴健康同行”项目,实施健康扶贫进村入户,推动精准扶贫,帮助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咨询,指导村民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帮扶专家抵达太平镇,了解到阿珍的情况后,立马向医院办理申请手续,院方很快为其安排治疗。
经过1年多的努力,建立起医院党员、团员与村委会和村民的健康帮扶关系,基本建立了“疾病有所医、大病有救助”的长效机制,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基本解决贫困村村民看病就医的问题和困难,协助解决贫困村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将帮扶的378个村的患者纳入天使医疗救助范围,通过救助、手术后使患者恢复劳动力。”周海波介绍,病种范围为因病致贫的患者,“通过治愈疾病,群众身体恢复了,才有可能实现脱贫。”
“医村相伴健康同行”帮扶对象为全市所有的省定贫困村以及连山、连南的所有村,共378个村,其中省定贫困村261个。连山和连南虽然已消灭了贫困村,但仍有贫困人口,所以也纳入帮扶范畴。其中连山有47个村,连南有69个村。
周海波表示,下一步,通过“医村相伴健康同行”项目,掌握村民的健康状况,协调帮助村民解决疾病治疗的需求和健康问题,指导村民看病就医。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对口联络机制,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
对因病可能导致贫困的农村居民,由帮扶队员协助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救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全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撑起健康保护伞。
新闻推荐
4月22日,副省长陈良贤率队到清远市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先后现场察看了英德市、佛冈县的乡道、村道。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