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走进贫困户黄记松家时,他家正在浇筑二楼屋顶,施工热火朝天。见到驻村第一书记邓钰欣,黄记松停下手里的活计迎了上来。
黄记松是清远连州市西岸镇东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3岁,老伴黄美连64岁。大儿子黄海晖32岁,由于残疾丧失了劳动力;小儿子黄海良27岁,在广州市花都区务工。多年来,由于家庭成员多残疾且缺乏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一直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起的80平方米老房子里。眼看平房日渐破旧,而儿子都该成家了,加盖二层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东村村是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党工委、办事处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也是第五批广东省省定“古村落”,有近700年历史。2016年至今,昌华街道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80万元并积极引入美丽乡村建设经费,不仅为东村村修建多种基础设施,更建起了光伏发电站、生态农庄、婚纱摄影基地和连片示范种植基地,入股了当地潭岭水电站、扶贫基金和投资公司。一系列产业上马后,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3万元增至30多万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达到15860元,相对贫困村及相对贫困人口已全部退出。
得益于这些,黄记松一家也走向脱贫奔小康的生活,渴望多年的“二楼”终于在去年11月开始建起来!谈到施工的钱从哪里来时,黄记松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和老伴有养老保险4000多元,大儿子有低保金3780元、残疾人补贴4400元,小儿子在外务工收入近4万元,帮扶单位产业扶贫(包括水电、光伏、种植基地等)分红有9600多元……我粗略拢了一下,去年人均收入能有1.5万多元。当然了,建房的砖、木材料都是我早些年积攒下来的。”黄记松说:“再过几个月就可以装修好了,眼看着要住上两层多高的房子,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了。”
(李焕坤荔宣)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通讯员陆桥轩贺蓉)记者从广东交通集团所属二广高速获悉,根据施工安排,4月21日~30日(每日7时~19时),G55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