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陈子玲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需要文化艺术介入,艺术家要思考艺术怎样回归田园。” 5月21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阳江籍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今年他拟提交关于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提案,呼吁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许鸿飞说,当下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村民素质观念、乡村美学、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品牌推广等软实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他先后调研了广东增城、从化、花都、清远、番禺等区(市)的10多个特色乡村,并于4月30日从广州花都塱头村出发,开始了中国百村巡展——“雕塑下乡中国行”活动,将在江西婺源、安徽小岗村、湖南韶山村、厦门马塘村、黑龙江北极村、山西振兴村等地进行展览,带动更多艺术家深入群众,扎根乡村获取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反哺乡村文化建设。
在许鸿飞看来,田园风光、小河流水、鸡鸣狗叫等是乡村特有的美丽风景,艺术家应该思考怎样让艺术回归田园,用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装点生活。他提出,乡村振兴应积极培育乡村艺术产业,打造“一村一品”,鼓励并引导发展乡村创意艺术文化产业。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他建议制定鼓励文创艺术人才下乡落户的政策和机制,让城里的艺术家、文创人走向乡村,处理好引进来、留下来、传出去的良性循环,解决文创艺术人才过于集中城市,而乡村匮乏的不均衡问题。这也将有利于拉动城乡良性互动,吸引更多人到乡村旅游消费、投资创业,提高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近年来,许鸿飞肥女雕塑展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展开,接地气的展览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许鸿飞提出,乡村文化产业也可以与优秀艺术创作、展览相结合,让城市的先进理念“走进来”,深挖地域文化内涵,通过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拉动市场,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及文旅融合发展。
在赴京参会途中,许鸿飞还向同行的全国政协委员推荐了《巍巍南山——钟南山义行嘉言录艺文版》,他在疫情期间创作了8件抗疫作品,同样受到了委员们的关注。
新闻推荐
患者白细胞计数破纪录,医患携手创“奇迹” 6次白细胞单采分离术 助患者脱险
近日,71岁的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白血病患者陈阿姨(化名)因白细胞瘀滞症、气促7天入住清远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随后,陈阿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