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上的诗文集。
近日,我与友人一道踏上了西京古道,一同感受西京古道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东汉建武元年,桂阳郡太守卫飒,开凿了从现英德、过乳源、乐昌等地直达湘江边的西京古道。
从舜帝南巡、秦始皇大军戍五岭、赵陀率兵镇岭南,到汉代两位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平定南方,赵子龙、岳飞兵出南岭,古道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从虞翻、葛洪、惠能、张九龄、韩愈、刘禹锡、文偃,到王安石、米芾、杨万里、周敦颐、澹归,古道迎来了多少哲圣诗人。这里曾“一骑红尘妃子笑”,向赵飞燕、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等进献过龙眼荔枝;这里曾风耕雨耨,孕育出灿烂的古道文化;这里有原汁原味的“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可“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可学曹植“欲归忘古道,顾望但怀愁”,在“青松来风吹古道”“秋风古道野花开”中,看“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直至古道音尘绝、“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古道无来辙,风吹古道边”。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下令从广东移来荔枝百株,并专在长安城外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扶荔宫培植荔枝,但荔枝因水土不服,竟无一生长。武帝大怒,诛杀数十名守吏,于是岭南每年进贡龙眼、荔枝。曾因粤道难行,改闽海道上贡;然而海道亦难,因海上风高浪急,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公元25年,开凿西京古道,“列亭传,置邮驿”,全长160多千米,终点是湖南临武县。
现在,“华灯斑斓古道宽”,现代人的古道之旅,可能无法想像秦汉古道的艰辛。在那两千年前的南岭大地,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犀牛、野象出没,沿途“层山叠峰,若登梯然”,古道地势高低悬殊,“十里不同天”,气候截然不同;而翻山越岭,在这“广东屋脊”上,沿途铺就一米多宽的大麻石,工程的巨大与艰险,可想而知。之后,朝贡的驿马,昼夜不停地在这条古道北上传送,朝廷政令等亦沿这条古道下达。因路途遥远、多崎岖险阻,古道上常有恶虫猛兽出没,许多人马或因过度疲劳致病,或遇毒虫兽害身亡。李白曾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灞陵行送别》:“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东汉永元十五年,临武县令冒死上奏,求朝廷免除岭南龙眼、荔枝朝贡,谏明“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获朝廷恩准后,西京古道作为南北交往的商道更显突出。故于唐、明、清三代,均有重修记载;至今尚存古石凉亭、古石块路、古石拱桥、古碑刻、古民居、古书院、古圩场;“此地长亭古道”,在古代沟通了南北海陆丝绸之路文化,成了人流物流、信息传递的主干道。因韶关处于南北交汇枢纽位置,古道文化特别丰富。韶关三大古道(西京、乌迳、梅岭),都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把外省的丝绸、陶瓷、茶叶等源源不断运抵广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同时,舶来品亦经此销往其他地区,使中外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经此汇集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文化遗产价值。
虽然栉风沐雨的西京古道,已被京港澳等高速公路所取代,刘禹锡笔下的“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景象已不复见,但这条由秦始皇数十万军队用他们的脚板在荆棘野草中踏出来的古道,这条由东汉太守凿山开道固定下来的路线,承载了千秋风雨,便利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一条官道,又是一条驿道,更是一条商道。古道上最庞大的队伍,莫过于挑盐的脚夫。“粤盐遍湖南,肩挑贩夫益至数十万人,皆越山岭避榷梲”;“一往还,利一倍,非贫苦壮丁,不能为也”。数十万挑盐脚夫在青石板上迈着艰难的步履风雨兼程,成了古道在粤汉(今京广)铁路开通前特有的风景;而其辛苦,是我们无法体验的。古道凉亭上,还专题有对挑夫祝福的联语:“挑负宜息肩,何妨濡滞停步脚;来往当思路,切莫蹉跎误前程。”
“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让我们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每块青石板用时间打磨得光滑的历史、每座古亭讲述的鲜活故事,寻找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猴子岭是我们主要游览的古道,被当地人称作猴子额——就是说这段路的地形山势像猴子的额头、突兀险峻。猴子岭古道遗存2.5千米,完全用石块、条石砌成,宽1米多,两边是荒草,如蛇一般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拾级而上,是走在乡间小路的感觉,有些石板有明显的踩踏凹印,而且磨损很深,那是马蹄印。西京古道在梯云岭,亦完好保存有2.5千米。朱德元帅的祖辈和成千上万的韶州客就是经西京古道迁往四川的,所以,古道尤盛客家山歌,而跨在古道上的凉亭,成了唱山歌的好地方。凉亭墙壁用大石砌成,使行人“风雨骤来有所避,炎热汗下可纳凉”。凉亭还为古道过客供水施茶,其中心韩亭尚存“施茶”碑。“荫清古道倚斜阳”,现今还保存完好的凉亭有:腊岭下的“小梅关”亭、梯云岭亭,大桥的象兑亭,乌鹑岭的观止亭,猴子岭的心韩亭,烂泥坳的乐善亭,红云的仰止亭,三元圩的寿德亭、红云核桃山的纳凉避雨亭等。保存完好的古桥梁有:大富桥和通济桥。古道文化的见证还有:石溪书院、步蝉书院、观澜书院等,见证了“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琴瑟和谐成古道”的传统文化。
西京古道还有“蓝关亭”和韩文公的传说。蓝关亭,位于大桥红云村北约3千米,地名叫“天顶壳”的山坳中间。韩愈在十岁、三十五岁、五十一岁都曾过西京古道。第一次是随兄韩会至韶任。第二次是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阳山县令。第三次是谏迎佛骨、上《论佛骨表》,贬为潮州刺史;正月十四,韩愈带着一家一百余人贬出长安,到达蓝关亭时,正值寒冷季节,大雪迷途,行马踌躇,其十二岁的女儿病亡,于是,写下了悲凉千秋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将吾骨瘴江边。”蓝关亭以南几百米筑有的“韩文公墓”,应为韩愈女儿之墓。蓝关亭附近的韩文公祠、心韩亭、仰止亭都是纪念韩愈的。许多诗人因此写下了不少崇敬韩愈的诗句,如赵霖吉的《蓝关》写道:“昔年冒雪冲寒夜,今日依然过斗山。应是圣明开瘴厉,故全贤达化愚顽。一鞭往迹迷茫里,千古芳踪咫尺间。衣被流风深仰止,不辞拙笔赋蓝关。”清代俞正声《过蓝关步庞瑰叟韵》则写道:“古今幽胜在青山,犹忆昌黎度此关。地以人传名不灭,松因月上鹤初还。千年仰止缘非浅。一日留题份岂悭?绿草芳烟踪迹杳,仙风未许俗情攀。”
游览完西京古道景区,领略了古道文化之后,我们还可游览邻近的通天箩地下森林、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等景观。
新闻推荐
英德举办2020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安全生产英德行”活动启动
市人民医院医生现场开展急救应急演练。邓文燕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林颖妍)6月16日,英德市2020年“安全生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