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坑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曹菁通讯员钟履双摄影报道)“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村的贫困户一辈子都不可能改变困难生活。”这是英德市沙口镇石坑村党支部书记毛雄芬时常念叨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当了22年的党支部书记,已经到退休年龄,如今让他最欣慰的是,村子变美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了”。
这一切得益于石坑村委与帮扶单位广州工控集团及党建指导单位清远市委外办,始终把绿色生态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立足山区乡村实际,盘活水电和土地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谱写一条绿色生态的扶贫路。
经过近几年的精准帮扶,石坑村现行75户2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人均每年4831.53元提升至15106.22元。村集体收入也从6万元左右增加至如今的16万元,翻了一倍多。
2016年工作队入驻以来,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一直带领大家出“点子”、想项目。
多方考虑后,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将目光转移到“小水电”上面。沙口镇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北部的北江河畔,一直以来支柱产业主要是“两水产业”,小水电产业和水泥产业,“小水电”装机总容量一度达到7000千瓦,自发自用电力丰裕。
“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属天然资源,可年复一年永续使用。”据广州工控集团驻石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涛介绍,工作队考察石坑村实际情况,结合村子地理环境特点,全资收购滑水山二级水电站作为扶贫项目之一,同时成立管理公司,结合帮扶单位广州工控集团下属企业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对该项目进行常态化维护,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2019年底,石坑村贫困户毛志辉再次收到来自村里水电站项目的分红,这对于一家三口来说,这笔钱也是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从2018年开始这已经是该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的第四次分红。
该项目2019年实现营收22.96万元,其中超过八成用于分红,分给村集体1.85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6.65万元,户均分红3388元。这个深山里的“金疙瘩”将一棒接一棒地传下去,交给石坑村的后代。
新闻推荐
英德市江古山村推进健康扶贫,阻断“病根”拔“穷根” 贫困户全部签约家庭医生
在镇卫生院,省医疗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小女孩问诊。南方日报记者张冠军摄●南方日报记者黄锦辉通讯员粤卫信下车时,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