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乡村新闻官不仅推销本地农产品,还肩负“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重任。图为直播中的刘逢明。梁素雅摄
最近,清远乡村新闻官动作频频:线下平台V村小舍揭牌;“易清新”乡村新闻官综合服务平台试点上线;作为全省唯一的案例,被收录进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9年)》……清远以直播带货为契机,进一步做强做大乡村新闻官品牌,推动农业实现品质标准化、产品品牌化。
作为农业大市,清远早在两年前就创设乡村新闻官制度,培养了大批本土农民“网红”。他们每天奔忙在田间地头,用手机随时随地分享当地的特色和农优产品,如今直播带货更呈常态化。这些短视频既让清远的农优特产走出大山,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体验,蹚出一条有清远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南方日报记者黄剑琴
城乡“连心桥”
辐射惠及贫困人口逾12万
“这是清新的木瓜,既可以当水果吃又可以煲汤,5斤仅需14.9元……”在清新水西村,这样的直播活动成了乡村新闻官刘逢明的日常。
目前刘逢明的粉丝量已经有8万多,视频点播量已经超过1500万,通过短视频和各地媒体的宣传,水西村游客量也提升了40%左右。如今,水西村已经成立了乡村新闻官直播间。
像刘逢明这样的乡村新闻官,目前,清远全市共有1206名。他们每天活跃在清远田间地头,已辐射惠及贫困户5.56万户、贫困人口12.6万人。其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9)》和“粤治—治理现代化”案例。
与常见的网红或官员直播带货不同,清远的乡村新闻官有的是村里的干部,有的是颇具威信的乡贤,有的则是热心村中事务的年轻人。与普通网红相比,他们是清远本土培养的网红,植根清远,深耕清远,了解村民,熟悉农产品,善用本土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网红”。
和简单的推销产品相比,清远乡村新闻官的农事播报中,除了农产品信息,还有当地特色产品、特色文化。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三传一助”即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农致富。
因此,除了对外农事播报外,乡村新闻官还通过大榕树下的小讲堂、乡村广播站、小视频宣传拍摄、乡村大喇叭、村微信公众号推送等线上线下方式,及时传达政府的新动态、新部署和新要求,向基层乡村精准投放有效实时信息。疫情期间,全市乡村新闻官在各类宣传平台推送防疫动态消息,累计推送信息超20万条次,实现全市1037个行政村(社区)宣传全覆盖。
线上线下联动
推动“一村一品”产业打造
5月28日,水西村“V村小舍”揭幕启用,这是清远赋能乡村新闻官打造的一个线下平台,也是乡村新闻官信息集散、技术交流的场所。小舍内设有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和一个设备齐全的直播间。在小舍,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摆在木架上,乡村新闻官也在这里开展日常线上直播,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除了线下展示,线上平台赋能也在发力。当天,“易清新”乡村新闻官综合服务平台试点上线,即在微信小程序“易清新综合服务平台”上搭建“乡村新闻官”服务板块,打造“乡村新闻官”移动互联网传播阵地,以技术手段通过图文、H5、直播、VR等方式,实现传播、销售、服务等多元化综合服务功能。
清远乡村新闻官一直积极探索多元化营销手段,在拓展渠道、提高营销技能上,他们以线上平台为主,线下小铺为辅发布虚拟代言形象“清清”“远远”,将乡村新闻官与乡村小铺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新闻官线上线下互动。
目前,清远拥有“数字乡村·V村在线平台”“乡村新闻官创客中心”“V村小舍”“乡村新闻官专栏”,清远邮政、建行、农商行等也开启各项乡村新闻官的赋能项目等,后续可能还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
为了突出差异化,清远乡村新闻官制度正积极挖掘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化试点,创立农产品服务中心,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一村一品”产业打造。乡村新闻官在乡农产品直播推介活动中,深入挖掘各地各乡镇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同时,创立农产品服务中心,提供农产品检验、销售,建立溯源机制,解决农产品商品化难题。
加强赋能与管理
完善考评制度畅通退出机制
自加入乡村新闻官以来,佛冈县石角黄花村的李庚原参加了大量的培训学习和现场擂台赛,各项技能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大幅提升。
近日,在佛冈“乡村新闻官—爱心助农奔小康”活动中,李庚原在现场为农户“带货”,流畅地播报了鸡蛋、香水柠檬、粉葛等佛冈农优特产品信息。今年年初,他还拍摄了多个短视频为佛冈的青枣、砂糖桔等滞销农产品进行播报宣传,以减少果农和贫困户损失。
1206人组成的乡村新闻官队伍实现了清远行政村一级全覆盖。为充分发挥这支庞大队伍的作用,清远设乡村新闻官指导服务中心,着重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实行档案化管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畅通退出机制。
像李庚原这样的乡村新闻官都经过了系统培训。清远成立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对全市乡村新闻官进行全员培训,打造能拍、会讲、懂编辑的“网红”能手。同时,组织动员乡村新闻官之间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乡村新闻官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对乡村新闻官播报视频拍摄、图文处理等技术性指导,提高播报质量。目前,清远已举办培训班4期、现场播报大赛25场次,培训乡村新闻官超2000人次。
清远还逐步完善乡村新闻官制度。除了专业培训,在管理上,清远计划逐步完善乡村新闻官的“线上+线下”档案资料管理,完善考评制度,每年对现有乡村新闻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或出现影响乡村新闻官队伍形象事件的将进行清退。
■数看
●全市共有1206名乡村新闻官
已辐射惠及贫困户5.56万户贫困人口12.6万人
●截至目前,共推出各类线上播报200余期
阅读量98万余人次
线下播报30多场次
相关短视频在快手平台点击量超过1500万
在抖音平台点击量超500万
视频直播在快手平台点击量近2000万
■一线
超强“带货王”:
3天卖了74万斤砂糖桔
今年2月,英德市九龙镇团结、石角、枫木等村的乡村新闻官合力为该镇砂糖桔“带货”,短短三天,全镇共卖了74万斤砂糖桔。
受疫情和天气影响,英德九龙镇沙糖桔出现滞销。该镇各村乡村新闻官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主动联系客商等方式,吸引了大量订单。自发布信息以来,订单数字以每日5万斤左右递增,短短几天,滞销的优质砂糖桔基本售完。
助农“爱心桥”:
同心抗疫免费送化肥上门
今年2月初,英德市英城街道长岭村400万斤的黑皮冬瓜滞销,该村的乡村新闻官肖立鑫得知后,自发拍视频为他们“带货”,并呼吁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瓜农一把,让他们渡过难关。
在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冬瓜等农产品时,肖立鑫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有些农户由于农产品销售问题,农作物还在地里,因而缺乏物资复耕复产。他马上联系了当地肥料企业,该企业以爱心抗疫助农的方式,将30多吨的肥料免费送到全市292户贫困种植户手中。当天,肖立鑫还邀请当地“网红”能哥来到现场直播,帮助农户备耕。
新闻推荐
今年住穗全国政协委员比往年更忙碌 战“疫”攻坚他们在行动,复产脱贫他们来支招
信息时报讯(记者奚慧颖通讯员李志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这样一群“双重身份”的人,迎来了比往常更要忙碌的上半年:在自己的...